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神奇的陰陵泉,治濕的要穴

神奇的陰陵泉,治濕的要穴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因其所在部位而命名。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沈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沈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它是足太陰之脈所入為合的合水穴,為治濕的要穴。《針灸學》記載,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濕邪有以下特點,其壹“濕邪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其二“濕性重濁”,其三“濕為黏膩之邪不易速化”。本穴為治濕的要穴,所以本穴治濕時,所需時間較長,適合於長時間的調理。

《百證賦》有言“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本穴治濕,對治療水腫相關疾病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張景嶽說過“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關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陰陵泉為脾經的腧穴,又是脾經中治濕的要穴,所以水腫取本穴治療,有健脾利水之功效。臨床上常配合脾俞、中極、關元等穴健脾利水。《雜病穴法歌》有言“小便不通陰陵泉”。《神農經》也指出“陰陵泉治小便不通”。本穴有健脾利尿之功效,時常按摩本穴,可以治療小便難解,尤其對於老年前列腺增生所致小便不利有良效。

脾為生痰之源,濕聚成痰,痰濕犯於胃腸則嘔吐,痰濁阻肺則咳嗽咳痰,痰濕留滯中焦則脹滿納呆,蒙蔽清陽則頭痛、眩暈,留註於關節則關節冷痛、麻木。陰陵泉穴為治痰濕的要穴,所以臨床上也常用於治療頭暈頭痛、嘔吐、納差、咳嗽咳痰、關節疼痛等相關疾病。治療頭暈頭痛時,考慮痰濕上擾清竅,所以時常時使用陰陵泉配合豐隆、百會祛濕化痰。治療咳嗽咳痰時,考慮為痰濁阻肺所致,常使用陰陵泉、豐隆、肺腧、定喘宣肺祛濕化痰止咳。治療嘔吐時,常使用陰陵泉、中脘、中極祛濕化痰。治療四肢痹痛時,時常選用陰陵泉、曲池、阿是穴祛風除濕止痛。

本穴保健方法:

針刺法:直刺0.5 1.2寸

灸法:艾條灸或者艾柱灸均可。

推拿按摩法:食指中指指端放於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每日早晚按摩壹次,雙側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