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氣與味的綜合效應和歸經常識
歸經是指藥物對於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主要對某經(臟腑及其經絡)或某幾經發生明顯的作用,而對其他經則作用較小,或沒有作用。如同屬寒性的藥物,雖然都具有清熱作用,但其作用範圍或偏於清肺熱,或偏於清肝熱,各有所長。再如同壹補藥,也有補肺、補脾、補腎等不同功效。因此,將各種藥物對機體各部分的治療作用作進壹步歸納,使之系統化,便形成了歸經理論。
歸經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具體病癥為依據。經絡能溝通人體內外表裏,在病變時,體表的疾病可以影響到內臟,內臟的病變也可以反映到體表。因此人體各部分發生病變時所出現的證候,可以通過經絡而獲得系統的認識。如肺經病變,每見喘、咳等證;肝經病變,每見脅痛、抽搐等證;心經病變,每見神昏、心悸等證。將藥物的療效與病機和臟腑、經絡密切結合起來,可以說明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起著主要治療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胸悶、喘咳,歸肺經;全蠍能定抽搐,歸肝經;朱砂能安神.歸心經等。這說明歸經的理論指出了具體的藥效,是通過觀察療效總結出來的。
在應用藥物時,如果只掌握藥物的歸經,而忽略了四性、五味、升降浮沈等性能是不夠全面的。因為某壹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可能有的屬寒,有的屬熱,有的屬虛,有的屬實,所以不可只註意歸經,而將能歸該經的藥物不加區別地應用。
同歸壹經的藥物可能具有溫、清、補、瀉等不同的作用。如黃芩、幹姜、百合、葶藶子都歸肺經,可是在應用時並不壹樣,黃芩主要清肺熱,幹姜則能溫寒,百合補肺虛,而葶藶子則瀉肺實。歸其他臟腑、經絡的藥物也是如此。可見,將中藥的多種性能綜合考慮,以指導中藥的飲用,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另外,由於臟腑經絡的病變可以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用藥時,並不單純地使用某壹經的藥物。如肺病而見脾虛者,每兼用補脾的藥物,使肺有所養而逐漸痊愈;肝陽上亢由於腎陰不足者,每加用滋補腎陰的藥物,使肝有所養而虛陽自潛。總之,既要了解每壹藥物的歸經,又要掌握臟腑、經絡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更好地指導實際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