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他為世界留下了什麽?
袁隆平是我國第壹個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科學家。他帶領團隊首次發現了“野敗”,思考並提出了“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雜交創制出不育系”的思路,並原創性的利用其獲得了第壹個三系不育系。並且直到今天,他的“野敗”都被國內外雜交水稻公司廣泛應用於三系育種。
袁隆平的敏銳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行力,也讓人望塵莫及。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3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76年我國實現三系配套大規模制種應用……前後不到六年時間,成為了國際上都尤為震驚的雜交水稻育種“中國速度”。
從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到科學家在生產上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這些並非易事。袁隆平先生率領團隊經過8年“折騰”,才壹壹攻克。此後,通過技術改進,我國實現了雜交稻稻谷產量大幅提高並應用於大面積生產。
魂系水稻,“90後”稻神從來管不住他邁向稻田的腿
“袁隆平院士是‘90後’了,但他從沒覺得自己應該休息。雜交水稻浸入了他的血液,是他的命根、他的魂。”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耀松說。
與他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玉林。老先生離開後,他腦子裏反復出現的都是老先生的那句話。那是他為老先生看守水稻試驗田時,不少個日子裏的上午9時30分左右,老先生在辦公室打給他的電話:“小彭啊,妳看田裏是不是……”
但凡這種時候,他都知道自己“犯事兒”了,自己照看的水稻試驗田,壹定被火眼金睛的老先生看出了毛病。
“90後”老先生,身體大不如從前,但依然管不住他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沒有誰,比他對雜交水稻更執著。”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院士辦主任辛業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