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茶方式的演變
飲茶方式的演變
上古時代、西周東周、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後。《明人品茶圖》。
茶的發現與應用大致依循如下歷程:
上古時代(距今約5000年前)
神農《神農百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
西周東周(前1046-前256)
茶道初立,茶葉被奉為貢品,由專人制作。巴蜀地區開始人工種茶。春秋時期,茶入菜肴,有了人工種茶。
秦漢時期(前221-220)
出現茶市、茶之鋪。茶作為商品開始成規模交易買賣,烹茶專屬器具出現,商品茶交易開始。
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9)
出現了緊壓的茶餅。出現“以茶代酒”及茶葉亮制入菜的習俗,茶葉品質得到提升,飲茶成為禮儀並出現普及的趨勢。佛門道教開始種植並研究茶葉。
隋朝、唐朝(581-907)
茶葉生產、貿易和文化均出現大繁榮,茶文化遍及全國,從社會上層走向全民,並東傳日本。建貢茶園,國家開始征收茶稅·瓷器茶具盛行。陸羽《茶經》問世。
宋朝(960-1279)
茶葉完成了全國範圍的普及,茶學、茶文化繁榮·飲茶方式出現點茶法。茶產業中心南移至福建,茶區的布局與現代茶區範圍完全壹致。中宋徽宗趙佶親著《大觀茶論》。
元朝(1206-1368)
散茶超越團茶和餅茶開始流行。芽茶和葉茶制作技術提升,稱為茗茶,廣為流傳·出現制茶機械。
明朝(1368-1644)
太祖發布詔令,廢團茶、興葉茶,貢茶由團餅茶改為芽茶。制茶技藝集中快速發展,廢棄蒸靑改為炒靑,逐漸出現了黑茶、花茶、靑茶和紅茶等豐富的品類。開始用紫砂壺和瓷器泡茶,註重泡茶的藝術性。設立茶司馬掌管國家的茶葉貿易。
清朝(1616-1911)
六大茶類基本定型。泡茶技藝和茶文化更加豐富’茶館文化興盛。福州市成立機械制茶公司。紅茶直運英國,下午茶風靡歐洲。
“中華民國”(1912-1949)
創立初級茶葉專科學校,設置茶葉專修課和茶葉系,推廣新法制茶、機械制茶。建立茶葉商品檢驗制度,開始制定茶葉質量檢驗標準。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1949-1978)
專門負責中國茶葉事務的中茶公司成立,創立中茶品牌,茶葉事業進人新階段。使用“人工渥堆”發酵技術,發明了現代普洱熟茶。吳覺農著《茶經述評》。
改革開放以後(1978)
計劃供應,茶產量提高加快,新成立的茶葉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小罐茶等新型茶葉企業推動了茶行業向市場化、科技化方向飛速發展。
大約從秦漢時代起,茶葉逐漸成為日常飲品。2000多年來,茶的飲用方式經歷了多次變革,從大的方面來說,經歷了4個階段:羹飲→煮茶→點茶→撮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