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集采藥品,都有哪些藥品超出限價呢?
2020年8月20日,在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的現場報價環節中有多家跨國企業因為報價超過最高的有效申報價格而直接被出局。此事也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註。
由於跨國企業的高報價,在帶量集采的情況下零售藥店的生存非常艱難。最近幾年來醫藥保險控制費用的力度越來越大,通過降低藥品采購價格大量采集,還通過各種付費制度改革來減輕醫保基金和人民群眾的支付負擔。歸於各個醫保定點零售藥店更是要嚴加把控。有些地區還對醫保定點藥店提出了?最高加價15%?的限價標準 。
關於跨國企業在這次集采中高價競標的又壹原因可能是國家對於非集采產品不能進入醫療機構銷售沒有絕對的要求。這說明即使在集采中沒有中標也依然有機會憑借自己高質量的產品和營銷手段等等進去醫療機構銷售。
有些網友認為這些跨國藥企在集體無視集采規則,?故意?在集采中報出超高價格是向這次集采的?示威?。此次爭論有新聞聯系有關的公司了解情況,目前還沒有收到有關該事件的官方回應。有人認為跨國藥企明知報價不可能中標還要在集采中報出高價,其目的應該是為了表明作為壹家在中國經營的跨國企業其對這個國際家的醫藥方面政策的重視。最終沒有選中的結果不是沒有積極的參與報價,而是價格美沒有拼過其他的企業。
此次集采涉及了多家跨國企業的多種藥品信息,而有數據顯示在前兩次集采中有個別企業的未中標產品比中標產品的銷售數據還好。所以即使沒有中標也有可能憑借高質量的產品和營銷手段進入醫療機構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