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學醫的啊?診斷學那麽多內容怎麽記啊?
1診斷學的教學流程與特點
開課前通過大致瀏覽教材內容,可知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癥狀學、體征學和病歷學三個方面。通常教學組將這三個方面貫穿聯系在壹起形成該課程的教學流程。教師和學生都圍繞這個流程,完成教學任務。了解這個流程,學生可以明確課程進展以及需要在哪個階段做什麽準備工作和完成什麽學習任務。壹旦某個環節滯後,可能影響到整個學習過程及效果。如癥狀學授課後即進入臨床問診實習,通常教員會在課堂上布置問診問句編程或要求歸納整理問診要點、問診提綱,以便於問診實習。如果實習前沒有及時完成作業,在臨床問診時可能遇到困難。及時完成作業,臨床問診時才能得心應手,非常自然。否則臨近問診還在翻書,盲然不知所措,收效不大。
診斷學教學有別於壹般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1)教師與學生處於壹對壹的面對面交流狀態。教師引導學生,學生模仿教師,教師的舉手投足都會影響到學生。(2)教師與學生是壹對壹的手把手式的學習。教師的手法是課前經過統壹培訓,標準和規範的。學生只要認真觀摩和學習教師的做法,就會很快掌握體檢手法,但要達到熟練程度,必須反復練習。教師手法不規範、不標準,可能影響學生行醫的壹生。如叩診的雙手動作要求有“緊、翹、直、勻、短”五個要點。“緊”是指板指即左手中指中節緊貼於被叩診部位;“翹”是指其他手指微微擡起,不與體表接觸;“直”是指右手指端叩擊左手中指第壹指骨,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勻”是指叩擊的力量均勻適中,叩擊頻率要恒定;“短”是指叩擊後右手中指立即擡起,靈活短促富有彈性。做好這五個要領,才能判斷出叩擊音的變化。另外腹部肝臟觸診有“緊、平、下、移、壓、擡”6個要點,“緊”指貼緊腹壁;“平”指平行,食、中指連線或食指側腹與肋骨平行;“下”指自臍下開始,若在臍上觸診,常在肝表面觸診,容易忽略大肝;“移”是指隨呼吸上移,每次不超過1cm;壓指呼氣時下壓;擡指吸氣時左手被動擡起向前上方加壓。掌握了這六個要領,壹般均能正確完成腹部臟器觸診。而在完成觸診動作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手把手,還要明察秋毫,及時糾錯。(3)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病人是壹對壹的心與心的交流。教學中教師懷著極大的耐心、愛心和細心教學生問、查、寫,學生亦應在與病人面對面交流中用心交流,用人性化的手段接近病人,才能取得病人合作,獲得知識。如在檢查病人時用冷面孔、冰冷的手、粗暴動作、生硬的言語,會使本已處於痛苦的病人感到失望或加重病痛,病人就會失去對醫生的信任,其結果是不能配合教學,影響教學效果,並影響病人的治療。
2 學好診斷學的四大要點
學習診斷學的最終目標是要求掌握三件事,其壹是學習如何問診,問什麽?其二是學習如何查體,查什麽?其三是學習如何寫病歷,寫什麽?用六個字概括就是癥狀、體征和病歷;也就是病史、病征和病歷問題。掌握這三個問題六個字需要從以下四大要點做起。
2.1 掌握基本概念及要點,註意區分容易混淆的體征
人類疾病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各個系統病癥所表現的癥狀各有不同,千變萬化。教課書中列舉了30個左右的主要癥狀的表現特征及問診要點,70個左右體檢體征名稱。最重要的名詞有主訴、現病史、癥狀、體征、問診、發熱、頭痛、胸痛、腹痛、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紫紺、心悸、惡心、嘔吐、嘔血、便血、腹瀉、黃疸、血尿、眩暈、水腫、意識障礙等。考試可能在其中挑選壹些名詞要求解釋其基本要領,以判斷學生理解的程度和學習的深度。如紫紺壹定是指毛細血管中脫氧血紅蛋白含量增多至50g/L時,皮膚粘膜是青紫色即紫紺。而黃疸是指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超過17μmol/L,使皮膚粘膜、鞏膜發生黃染的現象,兩者均有血中物質定量問題。初學者容易混淆的體征有:瞳孔調節反射和輻輳反射、呼吸運動與呼吸動度、移動性濁音與震水音、語顫與細震顫等體征。如語顫是檢查肺部疾病的體征,而細震顫是檢查心臟器質性損害的特征性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