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加碘是絕密的“滅華I3050工程”?
碘強化壹般是通過碘鹽來實現,也有通過動物飼料、飲用水、食用油等方式的。 碘化鉀或碘酸鉀是最常見的碘劑,當然也有使用鈉鹽和鈣鹽的。那麽碘化鉀和碘酸鉀到底有何區別?
碘化鉀的溶解性很好,可以霧化後噴在幹燥的鹽上。但它化學性質不太穩定,鹽受潮或暴露於潮濕的空氣、光照、受熱、酸性環境、雜質等因素都能使它氧化並失效。
要想盡可能避免碘流失,需要鹽的純度高於99.5%,水分低於0.1%,同時添加穩定劑和幹燥劑,比如硫代硫酸鈉(大蘇打)、氫氧化鈣(熟石灰)、碳酸鎂、碳酸鈣等。 總體來說,碘化鉀的環境適應性比較差。
相比之下,碘酸鉀對鹽的純度要求不高,對環境的要求也不高,且不需要穩定劑和幹燥劑。它的溶解度不如碘化鉀,不太容易跑到包裝袋上流失掉。當然,溶解度低並不影響碘強化。配成4%左右的溶液,足夠將鹽裏的碘強化到100毫克每千克的水平,而目前我國強化量是20-30毫克每千克。
此外,碘化鉀的價格雖然比碘酸鉀便宜,但如果考慮到碘流失的因素,使用碘化鉀的綜合費用可能會更高。而且由於碘流失的程度參差不齊,補碘量也更不容易把握。
美國的碘鹽確實是用碘化鉀,不過用碘酸鉀的也不是中國壹家。除了印度、印尼、喀麥隆等發展中國家,澳大利亞、德國也是使用碘酸鉀。如果用國家數量來比較,估計使用碘酸鉀的國家還要多於使用碘化鉀的。如果用人口來算,由於中印兩個人口超級大國的因素,使用碘酸鉀的人口也會大大超過碘化鉀。
至於網上盛傳的“碘酸鉀毒性比碘化鉀大10倍”,理由來自毒理學參數“半數致死劑量”。關鍵問題在於,在實際使用量下是否安全,而不是簡單的毒理學參數比較。比方說碘化鉀的安全量是100,碘酸鉀的安全量是10,但實際使用量只有1,那不就都是安全的嗎?
1994年,世衛組織和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根據多國經驗總結,認為每天攝入0.2-0.4毫克碘是合適的,不超過1毫克就是安全的。實際上,即使按目前全球最大的使用量推算,通過碘酸鉀攝入的碘也不會超過適宜量。
其實比較碘化鉀和碘酸鉀的安全性意義並不太大。我們身體裏廣泛存在著很多天然還原劑,能夠迅速將碘酸鉀還原為碘化鉀。這是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甚至都不需要生物酶的參與。相當多的動物實驗也證實了這兩種碘劑並無顯著的生物效應差異。也就是說,如果是吃進去的,無論吃碘化鉀還是碘酸鉀,到達甲狀腺的碘並無區別。
至於說碘酸鉀為啥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那是因為它是氧化劑,可以和還原劑壹起制造爆炸物。
當然,無論用碘化鉀還是碘酸鉀,都需要根據人體需要確定強化量。這裏面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水碘本底值、缺碘程度、鹽攝入量、膳食結構等等。
除了水碘本底值相對穩定,其他因素都在不斷變化,因此碘鹽強化政策也需要不斷微調。比如十年前我國居民的鹽攝入量大約是每天12克,通過十年的健康教育,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如果繼續降到膳食推薦量的6克左右,意味著通過食鹽攝入的碘也要降壹半。到那時,食鹽加碘量說不定還需要提高呢。
(來源:《科技生活》周刊)
本文來自:《科技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