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疆域有多大?夏、商比西周的疆域要大得多
夏朝的疆域有多大的呢?在我們看到的歷史教科書中,幾乎全部認為周朝比夏商兩疆域擴大了。為什會有這樣的說法,壹起來看看。
壹是周期律顯示,夏朝屬暴治周期段,商朝屬強治、弱治周期段,周朝屬次強治、次弱治周期段。之後的秦漢、隋唐、元明三大帝國的疆域分別比兩晉、兩宋、清朝的疆域要大得多。
二是元朝以前的歷史有壹個規律。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壹般來說只有在強治周期段才臣服中原,到國亂周期段開始自立,次強治周期段形成南北對峙。
究其原因:
其壹、建國時的基礎不同。暴治周期段的夏、秦、隋、元的發祥地就是大西北。夏後氏部落祖先原聚居於蒙古高原,後南下山西、河南,禹取代了堯、舜部落聯盟的***主地位;秦的祖先原聚居於甘肅、青海、陜西壹代,後來占了西周的王畿,建都鹹陽;隋的根基是北魏,系蒙古高原的鮮卑族;元的祖先原聚居於蒙古漠北草原。這個周期段的朝代都是在大西北建立鞏固的根據地之後才入主中原的,其本來就擁有在大西北的廣大地域,加之入主中原建國,以後向東、南大開發,因而相對而言是大壹統的時代,故疆域廣大。
強治周期段的商、漢、唐、明建國後,在夏、秦、隋、元的基礎上都曾征服北方草原民族,其疆域擴大到大漠以北,因而疆域最大(明略小於元)。
次強治周期段的西周、西晉、北宋、滿清0是國亂周期段的諸侯由中層升到上層的,是多政權並立的時期,其西北邊疆早已有多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建國以後多無力反擊,始終沒有實現大壹統(盡管清朝疆域不算小,但是比元、明時期要小的多),因而相對而言疆域較小。
其二、建國以後開發方向不同。強治周期段建國以後經過壹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力強大後都不失時機地對西北地區入侵者進行了反擊,開拓西北廣大地區,因而疆域廣大。次強治周期段的西周、西晉、北宋建國以後多是被動南遷,沒有真正實現“大壹統”,因而疆域較小。
依這兩個規律性的歷史現象推斷夏、商時的疆域應比西、東周的疆域(活動範圍)要大得多。
第壹,商代的疆域考證。
從史書記載看,詩經本是孔子刪定的,其中《周頌》多達31篇,很少記述周人開疆擴土之事;《商頌》僅有5篇,然而記述開疆擴土的就達七處之多。如“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詩經?商頌?長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同上)“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同上)“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詩經?商頌?殷武》)“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主,方命闕後,奄九有。”(《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裏,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同上)“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詩經?商頌?殷武》)其它文獻也有很多商代征伐四方的記載,《尚書?胤征》後附亡書序說:“自契至湯八遷。”武丁時先後用兵於土方、鬼方、馬方、羌方及夷方,並都取得了勝利。《周易?既濟》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易?未濟》爻辭:“震用伐鬼方,三年賞於大國。”《詩經?大雅?蕩》:“內壘於中國,覃及鬼方。”《竹書記年》:“王紀伐西落鬼。”
從現代考古成果看,安陽殷墟墓葬中已發現原多突人的頭骨化石,證明商人曾與中東、地中海、北極壹帶的部落發生過戰爭,多突人的頭骨是作為人祭、人殉的戰俘出現的,尤其在內蒙古、河套壹帶發生的爭奪戰爭其重要性不亞於黃帝時的版泉、涿鹿之戰。另外婦好墓中發現了器量玉器,近年來經考古學家研究證明是新疆的和田玉,而且科學家從昆侖山采玉的地方找到了蒙古人的頭骨化石,經北京大學用碳十四測定距今達2900多年,與殷商時代正相吻合。說明商代人的活動地區已聯系到新疆西部,而且當時已形成壹條玉石之路。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專家指出:“50年來,在鄭州等地已發掘不少早商遺址,確立了以二裏崗文化為代表的早商文化。1976年婦好墓的發掘,豐富了對商文化的認識。近年來,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商周遺址、深圳屋背嶺商代遺址等遺存的發掘,豐富了對西南和南方商代各國文化的認識,揭示了商王朝和長江流域的文化關系。”(《夏商周斷代工程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