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興國平川中學的歷史沿革

興國平川中學的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1923-1929)

仁人誌士具卓識 草創平川教澤長

簡介:壹九二三年春,全縣四十七鄉聯鄉自治研究會發起募捐創辦,王有芬、張文熙、吳大鵬、謝式初、劉嗜慵為勸募員。各鄉設分勸募員。同年秋招生兩班,校設瀲江書院。開設迄壹九二九年停辦,初中畢業四屆192人。 復辦時期(1936-1949)

復辦復興鴻基奠 校風校紀遐邇物

壹九三六年復辦,呈準省教育廳立案,同年秋招生。壹九四五年增辦高中。從此成為壹所完中。

辦學宗旨:讀書、做人,轉移風氣。

治學管教:王有芬校長辦學強調要“嚴”。平川時以校風好,校紀嚴著稱。

評價: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程時煃,周邦道,省督學歐陽魁等先後來校視察。在視察報告中盛譽平川:管教優良…… 發展時期(1950—1976)

物換星移催桃李 清泉甘霖育棟梁

1950年2月以前仍名“平川中學”

1950年2月,該校與正史中學,崇孝農職、光華商職、興國中師合並,名興國縣聯合中學,初設背街濟美堂,孝睦堂,同年5月於洪門該校今址。

1951年2月改名“興國縣立中學”。

1953年改名:“江西省興國中學”

1953年秋:將初中9個班遷過社門前新校,壹校兩址,社門前新校為分部該校今址為本部。

1955年全部高中班及部分初中班遷社門前,仍壹校兩址,但改社門前新校為本部,該校今址為分部。

1956年本部、分部獨立設校,該校名“興國初中”

1958年增辦高中,更名為“興國二中”。

1968年壹、二中合並,校設本部今址,實行開門辦學,廠校掛鉤,改校名為“興國縣農機廠五·七中學”。1971年復名“興國中學”。

1973年因復辦“興國壹中”該校復改名為“興國二中”。 改革創新時期(1977-2002)

革故鼎新騰飛日 人才輩出譜新章

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平川中學勃勃生機,辦學規模日大,校園校貌壹新,教學改革邁開大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校譽日隆,人才輩出。1977年至2002年二十四年間平川***為大專以上高校輸送新生6000余人,被興國人民盛譽為“讀書的好地方,”“大學生的搖籃”。壹九八五年,該校恢復初名“興國平川中學”,全國政協副主任肖華出寫了校名。

1987年2月被定為省地重點中學。

1995年以來,先後獲得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控煙學校、中國特色學校、新教材實驗全國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德育示範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省教科所科研基地、省衛生庭院等榮譽稱號。

(江西)省教育廳公布了“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第壹批入選的50所學校名單。其中,我(贛州)市10所學校榜上有名,分別為贛州中學、贛州三中、贛州壹中、興國平川中學、於都二中、南康中學、信豐中學、大余中學、贛縣中學、瑞金二中。

據悉,為推動我省紅色文化進校園和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省教育廳在我省部分普通高中學校試行實施“紅色教育校園傳播基地”項目。該項目是壹個以在校園內樹立全彩LED視屏(約10平方米)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平臺性項目,對促進學校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將向首期50所項目學校免費配備LED視屏,並提供數字網絡資源開發等後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