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壹本名著後,大家心中壹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壹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麽要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1剛開始,選擇閱讀《窗邊的小豆豆》,是因為它有壹個特別的書名和壹個特別的封面。它的書名和封面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壹本故事書,這使得這本書充滿了魅力。我的閱讀激情也越來越濃了,幾天內我就翻完整本書,而且讀到壹個故事都要翻來覆去地去品味、去挖掘,去尋找書中的精華。每次合上書時,我都要閉目享受書的墨香,回憶著這童話般的童年,溫馨而愉悅。然而,作為壹名教師,我更是感觸良多。
書中小豆豆的經歷讓我們明白:教育方法能夠影響孩子的壹生。試想,如果小豆豆沒有去巴學園,沒有遇到小林先生,那麽,也許她永遠都會被認為是壹個“壞孩子”,她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就。其實,我們身邊又何嘗沒有“小豆豆”呢?如何正確地對他們進行教育,也許,這本書給了我們不少答案。雖然我們不能夠實現像巴學園那樣的教學,但是,至少裏面的壹些方法能夠引導我們開展教育工作。以下,是《窗邊的小豆豆》給我的幾點感悟,我相信,這會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小豆豆喜歡校長先生的原因之壹是校長先生整整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小豆豆和校長先生第壹次見面的時候,小豆豆本來以為校長先生會問些什麽問題,讓自己回答。但是校長先生卻告訴小豆豆“說什麽都行”,這讓小豆豆很開心,她拼命地說,直到絞盡腦汁也找不到什麽可說的了。當小豆豆發現已經找不到什麽可說的了的時候,她不禁有些傷心,因為“好不容易有人願意聽自己說話,這麽好的機會可不能錯過”。跟這壹樣,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校長先生絕對不會把孩子的爸爸媽媽請到學校來。校長先生總會耐心地聽每壹個孩子的解釋。即便孩子找的是借口,先生也總會認真地聽下去。再對比我們平時對學生的教育,我們缺少的不正是傾聽嗎?很多時候學生犯了錯誤,我們都沒有先耐心地聽他們的解釋,而是馬上就批評他們。有時候我們甚至在了解清楚情況之前就把他們的家長請來學校。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得部分學生對老師產生了抵觸心理。其實,我們都應該向校長先生學習,因為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他們也許會找借口,但是我們何不換個角度來看呢?如果他們找借口,那說明他們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還是在意的。這個時候,我們何不試著做壹個傾聽者,讓學生把想說的說完,我想,這樣學生更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贊美是壹門藝術,小豆豆有很多缺點,經常重復地犯錯誤,但是校長先生並沒有因此而說小豆豆是壹個壞孩子。相反,校長先生壹有機會,就要對小豆豆說:“妳真是壹個好孩子。就因為這樣,小豆豆也覺得自己的確是壹個好孩子,於是就懷有了“我是壹個好孩子”的自信。或許正式這句寶貴的話,決定了小豆豆的壹生。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很多時候卻忘記了贊美。當壹個學生重復地犯錯誤時,我們便給這個學生貼上壞學生的標簽,久而久之,這個學生就會慢慢地認為自己就是壹個壞學生,無論怎樣都好不了,沒有了變成好學生的自信。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贊美來幫助這個學生,只要我們給這個學生貼上好學生的標簽,告訴他妳也有很多的優點,妳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相信這個學生會慢慢地以好學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慢慢地,這個學生壹定會變成真正的好學生。我想,贊美的力量比批評要大。
小豆豆的同學高橋君永遠都不能夠再長高了。校長先生為了不讓他產生自卑心理,故意在校運會上安排了很適合高橋君的項目。最後,高橋君在每壹個項目都拿到了第壹名,這增強了他的自信。還有就是,高橋君在跳比自己還高的木馬時,校長先生會鼓勵他:“沒關系,妳能跳過去!絕對能跳過去!”僅僅在最後壹刻才伸手托了他壹下,讓人覺得是高橋君自己跳過去的,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同時,正像“妳真是壹個好孩子”這句話影響了小豆豆的壹生壹樣,校長先生經常對高橋君說的“妳絕對能做到”這句話也影響了小豆豆的壹生。我們的學生當中也有壹些同學因為家庭環境差、學習成績不好等原因而產生了自卑心理。但是我們平時卻忽略了對他們進行鼓勵和支持,而導致他們壹直因為自卑而不敢大膽地去肯定自己。其實我們可以向校長先生學習,讓這些學生做壹些他們力所能及完成的事,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讀了《窗邊的小豆豆》,我學會了小林宗作的幽默風趣、寬容大度。以前,遇到學生把簡單的題目做錯或者反復講過的話依然記不住的時候,我常常感到無比的郁悶,搞不懂只要他們略微用點心,動動腦子就能做出的題目為什麽總是出錯呢?每次找這些學生訂正作業時總沒有好態度,忍不住地就會批評他們,滿懷希望他們能從此吸取教訓,記住批評,錯誤再也不會重犯,可也常常事與願違,達不到百分之百的滿意程度,真是夠壓抑的。而現在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了解了小豆豆的學習經歷,感受了校長小林宗作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我也懂得了寬容對待這些學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了。學習文化知識並不是每壹個孩子都感興趣,都擅長的,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情很多,可選擇的也很多,我們真的沒必要用壹個模子來塑造他們。這是壹本掩卷之作。當然,除了以上幾點我還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因為遇到了校長先生,巴學園很多學生的壹生都被改變了。作為人民教師,我們又是否應該好好想壹想:如何幫助那些“壞學生”,改變他們的壹生。
《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2生日的時候,同學送了壹本《窗邊的小豆豆》作為生日禮物,說是壹本好書。《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壹部代表作,作品沒有華麗的詞語,作者用樸實的文風講述了自己上小學時的壹段真實的故事,描述了壹所讓人無限向往的學校——巴學園,壹位讓人無限崇拜的老師——小林宗作校長,還有壹個曾讓普通學校的老師無比頭疼的孩子——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壹段讀書經歷。作者黑柳徹子是繼奧黛麗。赫本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7任親善大使。而她獲此殊榮的原因,也是因為聯合國的官員讀了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後,認為“這個人這麽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因而任命她為亞洲歷史上的第壹位親善大使。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從小便是個極具“特色”的孩子——不能讓普通的老師接受的特色,她實在是太頑皮了。因此,她在壹年級時便被學校勸退。小豆豆是“特別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壹個好母親,把她送到了“巴學園”,使她遇到了小林先生。就是這樣壹個校長,壹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說:“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書中記錄的事例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幾件事:
小豆豆在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錢包掉進去了,於是,她找到壹個長把舀子,費力地打撈她的錢包,地上已經堆滿了穢物,錢包連個影子都看不見,校長先生路過這裏,問明情況之後,對小豆豆說:“弄完之後,把那些東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們看見這番情景,壹定會阻止小孩子的,怕他們弄臟了衣服,汙染了環境,或者會幫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說“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優點也有很多的缺點,但校長先生每次見到她,都對她說:“妳真是壹個好孩子!”是他的寬容、博愛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裏壹點點成長,成了壹個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學園還有許多這樣特別的孩子,小林校長細心地呵護每壹個孩子,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信心。泰明是壹個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長從來沒有讓孩子們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沒有讓泰明感到過難堪;高橋是個侏儒,當他站在比自己還要高的跳馬面前而不知所措時,小林校長鼓勵他說:“沒關系,妳能跳過去的,絕對能跳過去的!”,以此來增加他的信心,在學校召開的`運動會上,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卻總是第壹名,使他成為了每壹年運動會中的明星,原來校長先生就是為了高橋這樣的孩子而設立各種各樣比賽項目的,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橋戰勝自己的信心。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明治大學的電氣工學系畢業,並且有壹個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有人說:如果壹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壹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黑柳徹子就生活在這樣壹個被表揚、被接受的幸福的環境中。在她的孩童時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師,這位“頭發稀疏,門牙已經脫落,臉色很好,身材雖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卻很結實,整整齊齊地穿著壹身已經陳舊的黑色西裝”的老頭是巴學園的校長,在今天看來,他也是個極其偉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學園”的第壹天,就聽小豆豆不停地講壹些她的故事,壹聽就是四個小時,還不停地鼓勵她說“還有呢?”傾聽孩子,這是種簡單而又偉大的愛,但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像他那樣連續聽孩子四個小時,又壹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甚至沒打壹個哈欠呢?
小林宗作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真誠的,那種愛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也不是望子成龍般急切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時時處處為孩子們著想的愛。這種愛體現在了他讓每個孩子在午飯時帶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這種奇特的表達方式上;這種愛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飯不能說話的傳統,讓孩子們飯前講故事,以保證孩子們懷著愉悅的心情來用餐;這種愛更體現在了他望著熊熊的戰火燃燒著他的校園時,他卻對著他的兒子說:“下次,我們要辦個怎樣的學校?”小林宗作的這份愛,比大火還要熱烈。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壹個極富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如此富有愛心的學生,讓這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用愛的春雨去澆灌愛的種子,用愛的火花去照亮愛的心靈。
每次讀這本書,總會有壹番新的思考,產生壹些新的體會。也許我不能成為小林校長那樣壹位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讀了此書後,對於身邊的“小豆豆”我壹定會更加用心好好地給予引導。我不期待孩子們個個優秀,但求他們健康發展。
《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3《窗外的小豆豆》是被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黑柳徹子所著。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壹個淘氣的小女孩,壹個“有問題”的孩子,壹個壹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因為碰到了壹位賞識她的校長。結果,這位“有問題”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以後,把自己在小時候的這段經歷寫成了壹本書《窗邊的小豆豆》。而《窗邊的小豆豆》出版以後,成了日本有史以來銷售量最大的壹本書,並且被翻譯成33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在老師的眼裏“小豆豆”是個頑皮、很難管教的孩子,在課堂上她多次吵嚷著跑到窗邊去看自己的偶像“宣傳人”,她還許多次掀起課桌的蓋子……由於她不守課堂紀律而被老師“罰站”廊,最後被退學。所以,從表面上看她不是個好學生。但後來卻碰到了壹個讓她終生難忘的小林宗作校長,他能靜靜地傾聽“小豆豆”四個小時的說話,給小豆豆充分的表達時間;他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計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來激發壹個殘疾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漸的發生了變化。為了孩子不養成偏食的習慣,註意營養的全面和均衡,小林校長用孩子們接受感興趣的話題“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讓孩子們壹下愛上了吃飯,並且覺得吃飯是壹件開心的事情。我記得陶行知說過壹句話:教育即生活。
我也羨慕小豆豆有壹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時,媽媽說:“怎麽搞的?妳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壹個學校了,如果再退壹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妳了!”小豆豆壹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風不切實際的心態擠壓著這些學生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的內心世界,妳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的成長,了解孩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4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後有三個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壹個是小豆豆。小豆豆是壹個隨意而為的小孩子,她不懂什麽是規距,不知道什麽是上課,她可以在別人上課的時候和路邊的藝人說話,請他們表演,她可以和窗外的燕子說話,她甚至因為不知道為什麽要罰站把別的班的老師都問得不知所措,所以她被退學。可是,在巴學園裏,她還是壹如既往地隨性而為,可以跳到糞池中,可以鉆鐵絲網把衣服刮破,但是在巴學園裏,她又是壹個快樂的學生。
另壹個小豆豆的媽媽。出於對女兒的愛,媽媽沒有告訴小豆豆被退學的事,小豆豆的話媽媽可以很快地聽懂,小豆豆的每壹個新奇的未來職業設想,媽媽都表示贊成,從來不反對孩子的天真想法,雖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還是表示了贊同。
最後壹個是校長。校長可以聽小豆豆四小時的講話,他還是那麽耐心,他可以讓孩子們穿最臟最破的衣服來學校,只是為了讓孩子玩得開心,他可以為壹個孩子設計壹個運動會為的是讓這個身材特別矮小的孩子增強自信,他可以讓小豆豆自由地掏糞池中的小錢包而不制止。
三個人物形象中,小豆豆是主角,總是做出壹些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的行動,完全憑自己的意願行動,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想法,只有在巴學園裏才能讓這樣的孩子成長,甚至成才。媽媽是壹個典型的日本婦女形象,我覺得她不壹定是懂教育,但她做得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我最佩服的是校長,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豆豆這樣的在別人眼裏無法教育的孩子才能被教育得很好。
校長要求孩子帶午飯必須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只是壹個小小的要求,其中蘊含著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培養,包含了營養要全面、均衡的要求,能把復雜的事情,如此簡單地進行要求,真令人心折。
校長給巴學園的孩子完全的自由活動時間,每天的放學前都有壹段時間自由活動,學生愛幹什麽幹什麽,沒有人會幹涉,在他看來,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個性在這個自由活動的時間裏形成了,雖然這個時候沒有什麽顯現,但這個時間的活動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校長可以求小豆豆不要戴壹個特別的蝴蝶結上學,原因是他的女兒也要這樣的蝴蝶結,他卻買不到,他只好求小豆豆。在巴學園裏,所有人對對方的困難都能夠互相理解,不分年齡,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沒有校長的教育,這種事情恐怕不會發生吧。
窗邊的小豆豆被退學了,也幸而被退學,她才有機會到巴學園進行學習,她才有機會最終成長,成才。“妳真是壹個好孩子。”這句話是校長對小豆豆說的最多的壹句話,而正是這句話讓小豆豆成為了真正的好孩子。
這是壹所非正規的學校,可是卻是壹所孩子們真正想要的學校,不適合正規學校的學生在這裏受到了正規的教育。我不知道我們的這些正規學校怎樣去理解巴學園,怎樣去理解小豆豆的成長,我們敢這樣讓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嗎?我們有機會讓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嗎?我們可以讓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嗎?
小豆豆是幸運的,她遇到了巴學園,而在我們學校裏面的壹些“小豆豆”命運如何?他們也會像小豆豆壹樣最終成才嗎?我不確信,妳信嗎?
《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5《窗邊的小豆豆》壹書的影響大大超過了近代的兒童讀物。十年前,我看這本書時,書名是《窗邊的小姑娘》,書中的主人公叫冬冬,而現在改成了小豆豆。這本書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冬冬與豆豆的音相似,但豆豆突出了小,也更形象些。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黑柳徹子,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傳統的私塾先生帶學生走出校門,在自然中認識詩中所說的動植物,讓我想到蘇霍姆林斯基的藍天學校。
《窗邊的小豆豆》是作者的自傳體小說,真實自然。非常值得老師、家長、學生看。它講述的是壹位叫小豆豆的孩子被壹所小學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這所學校所經歷——成長的事。可讀性強,故事趣味濃,這所學校是孩子們向往的健康成長的樂園。
巴學園這個學校非常尊重學生,如小豆豆入學的第壹天,校長認真地聽了小豆豆的四個小時“演講”,沒有壹點兒顯示出不耐煩,或打呵欠什麽的。對於喜歡表現自己的小豆豆,這樣的學校怎麽能讓她不喜歡呢?學校非常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註重對學生從小進行飲食均衡的教育,校長老師要求學生帶到學校吃的菜裏要有山裏的和海裏的東西。這是用孩子的語言,讓孩子接受健康的知識。學校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教師將所學的課程列出,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先學,到最後學習完所有列出的內容,完成學習內容後,讓孩子們走出校園去散步,這是特殊的散步,在散步中讓學生與自然親密接觸,接觸人文,不但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學會在社會、自然生活中學習知識。想想我們今天的不少小學,連春遊、秋遊都以安全為由給取消了,規定的是“十不準”“十不能”。這樣,孩子與飼料雞的生長環境有什麽差別?
巴樂園讓孩子嘗試錯誤,在錯中吸取教訓,容忍學生錯誤的舉動。小豆豆錢包丟了,她認為是被馬桶沖進了糞坑,於是自己去掏糞坑。將糞便弄到糞坑的周圍。校長發現了,沒有去責備她,而是讓她自行其事,但交待要將掏出的東西送回原來的地方。又如小豆豆跳入了灰漿,跳入了糞池,這些都是些令人不安的事,但是孩子嘗試了,也就認識了自己所做的事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會做些成人認為的傻事,比如小豆豆與自家的小狗做起了誰像狼的遊戲,結果自己的耳朵被小狗咬得快掉下來了。但她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擔心小狗會被自己的爸媽責備,壹個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之心就這樣被悄然地激活,漸漸地受到培養。
對於學生來說,學校運動會的獎品居然是蔬菜,拿到獎品的孩子們將自己的成果帶回去與全家分享,這是多麽奇特的做法。從中可以看出學校培養孩子從小能為家裏做點什麽,培養孩子們如何與家人壹道分享快樂。這樣的讓人終身難忘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因為校長相信小豆豆是個好孩子,因而小豆豆牢記在心,也漸漸的成為了壹個天真、善良、勇敢、負責的好孩子。
書中的小林宗作校長說:“現代教育太依靠文字和語言了,這恐怕會使兒童們的官能衰退的吧?這些官能包括用心靈去觀賞自然界,諦聽神的細語和觸發靈感等等。”“看到青蛙跳進池塘這種現象的人裏,能夠寫出‘古池塘,青蛙驀跳入,水聲響’這種絕妙佳句的,恐怕只有松尾芭蕉這樣大詩人壹個人吧?而看到鐵壺蓋被裏面的蒸汽頂起來的人,看到蘋果從樹上往地下掉的人,古今中外恐怕也不止瓦特或牛頓壹個人吧?”“世之最可懼者,莫若有目不知其美、有耳不聞其樂、有心不解其真、既無感慨亦無激情……之類也。”這真是對教育工作者語重心長的啟示。
這本書,給我以思索,說它是壹本教師的現代教育教科書壹點不為過,說它是壹本孩子的現代童話也名副其實。
《窗邊的小豆豆》語言清新,描寫細膩,我相信它是壹本很好的學生學習寫作的範本,有悟性的孩子看了這本書,不但心靈會受到凈化,而且作文水平也會大大提高。
《窗邊的小豆豆》教師讀後感6在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中,我拜讀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書裏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真實經歷的故事。文中的“巴學園”是壹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正是現在我們廣大的教育者正在努力追求的。無論是別具壹格富有創意的學校環境,還是小林校長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以及學校尊重學生的教育行為,都值得我們的教育者進行深入地反思!
壹、傾聽孩子,是壹種愛。
當小豆豆被退學後,媽媽領她到壹所新學校——巴學園。小豆豆和校長第壹次的親密接觸就持續了長達四小時,與其說是交流更不如說校長完全在傾聽壹個孩子的“嘮叨”。但在這麽長的時間裏,校長先生不但“壹次呵欠沒打,也沒有露出壹次不耐煩的樣子,而且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子向前探出來,專註地聽著小豆豆的話”。這個場景給對我觸動很大,每壹個孩子都最願意跟我談天說地,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就可以看出這種小小的渴望。有的說我買了壹本新書,有的說媽媽給我買了壹只螞蟻,我還看見它怎樣打洞……孩子們真誠的話語,有多少我是用心去聆聽了呢?我總是邊想著自己的心事邊聽著孩子們的故事,時間長了,還在想怎樣可以溫柔地打斷他們……
寫到這時不禁想起了女兒總對我說的壹句話“媽媽您聽我說完”,是呀,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善於傾聽,我們為什麽就不能認真、專註地傾聽孩子呢?成人的事情很重要,孩子那些小事也是他們的全部,也很重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講話,巴學園的小林校長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二、最懂孩子,是壹種創意 。
在書中無論是校門還是教室,都與眾不同,校門遠看就是壹棵大樹,而教室和圖書室更絕,是用六輛報廢的電車代替的。吃飯也別具壹格,首先為了孩子的營養,校長想出了讓學生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並及時檢查,發現有學生未帶齊的,就讓校長夫人親自下廚添加,保證了孩子的營養,又讓孩子養成了不挑食的習慣。《飯前歌》讓學生在歌唱中喜歡上吃飯,並能夠記住節奏好好咀嚼,消化。這些都說明孩子們的生活常規培養都是有技巧的,不壹定非得用專業而生硬的語言,只要孩子們能接受,樂意做,那怕只是簡單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孩子們也願意配合。那麽生活常規的培養就不再是件難事,我們老師能否時刻做個有心人了?
有創意的活動還很多,比如冒險呀、在禮堂裏露營呀,運動會的設置呀等等。教學安排也體現出了自主性。無論是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進度的把握,學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加上位置的不固定,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別人合作學習。這點正和我接觸的蒙氏教育不謀而合,在蒙氏教育理念中,孩子們是在壹個溫馨的環境裏自由選擇工作的,學習的進度則是由孩子自身的能力決定的,在工作中孩子有很多與同伴合作和像他人學習的機會,在蒙氏教育中教師只是個觀察者、引導者。
在管理上體現了人性化和創意。如小林校長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的想法,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壹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在幼兒園裏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相當豐富的,在班裏難免會做出壹些讓人難以接受的事,而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否放下權威、放下說教,靜下心來仔細觀察,細心判斷後,像小林校長那樣做出直說壹句提醒的話的舉動了?
在《韻律操》壹篇中,小林校長發現孩子們不能接受時,他這樣說到:“哎!這樣教。孩子們是不會的。”於是他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把《韻律操》的節拍進行了創編,讓孩子們聽著音樂的節拍做各種誇張的動作,二拍、三拍、四拍的動作都不壹樣,當孩子們都學會後小林校長還讓孩子們學會挑戰難度,聽快節拍做慢動作等等。這樣看似難教的韻律操就在輕松地學習氛圍中被孩子們學會了。
我常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幼兒老師也難免遇到難教的課,如果我們不按照所寫的教學計劃去生搬硬套都像小林校長那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怎樣教才能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些?或者說在備課時就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還怕打造不出高效課堂嗎?小林校長總對幼兒園的老師說:“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大的多。”我覺得這句話直到現在都很適用於每位幼兒教師。
三、回歸自然,是壹種健康。
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要讓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發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閉起來,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長、自然地成長。在小林校長的觀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禮堂裏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讓孩子在晚上看“新來的電車”是教育,露營、走夜路試膽量也是教育;運動會是教育,茶話會是教育,學種莊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醫院慰問受傷的軍人是教育,參加同學的葬禮也是教育。總之,要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讓孩子在陽光下、空氣中、社會上成長,這是自然的成長、健康的成長。
我深深的感到小林校長以愛心、耐心為基礎,在平凡中創造了教育奇跡。如果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都立足於平凡,在與幼兒的日常相處中傳遞我們的愛,用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對孩子們,相信我們的幼兒也會如書中的孩子們壹樣,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成為壹個個“優秀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