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江陰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院歷史

江陰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院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置醫院的國家。遠在西漢年間,黃河壹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

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似現在的隔離醫院。以上兩則史實,均為《漢書》所載。北魏太和二十壹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陽設“別坊”,供百姓就醫用。隋代有“病人坊”,收容麻瘋病人。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設有“患坊”,布及長安、洛陽等地,還有悲日院,將理院等機構,收容貧窮的殘疾人和乞丐等。

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南宋理宗寶佑年間(公元1253—1258年),有個叫劉震孫的人,在廣東建立過壹所“壽安院”,“對辟十室”可容10人,男東女西,界限有別,“診必工,藥必良,烹煎責兩童”。此外,治好了則資助之使歸家,死亡了則予以掩埋。 歐洲是最早的醫院組織,為基督教婦人建於羅馬的醫療所,晚於我國5個多世紀。法國的裏昂和巴黎兩地分別於6世紀和8世紀建立醫院,英國倫敦是7世紀。中世紀後,中東與歐洲都大量修建醫院。

18世紀末葉的資產階級革命,使醫院組織從宗教中有所解脫,獲得新發展。西醫傳入我國,對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元代,阿拉伯醫學傳入我國,1270年在北京設立廣惠司,1292年又建立回回藥物院,為阿拉伯式醫院,也是我國最早的西醫院和西藥房。1828年,英國傳教士高立支在澳門開設了第壹個教會醫院。

1834年11月,美國傳教士伯駕又在廣州舉辦了眼科醫院,後改稱博濟醫院。鴉片戰爭以後,教會醫院猛增,至1949年***達340余所,遍布全國各地。解放後,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醫院是以診治病人、照護病人為主要目的的醫療機構,是具備壹定數量的病床與設施,通過醫務人員的集體協作,對病人及特定人群進行治病防病、健康促進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