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木鱉子簡介

木鱉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木鱉子的別名 7 來源及產地 8 植物形態 9 采制 10 性狀 11 性味歸經 12 功能主治 13 木鱉子的用法用量 14 使用註意 15 運用 16 化學成分 17 木鱉子的藥理作用 18 木鱉子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18.2 來源 18.3 性狀 18.4 鑒別 18.5 含量測定 18.5.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18.5.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18.5.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18.5.4 測定法 18.6 木鱉子飲片 18.6.1 炮制 18.6.1.1 木鱉子仁 18.6.1.2 木鱉子霜 18.6.1.2.1 含量測定 18.6.2 性味與歸經 18.6.3 功能與主治 18.6.4 用法與用量 18.6.5 註意 18.6.6 貯藏 18.7 出處 19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木鱉子的方劑 2 用到中藥木鱉子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木鱉子 1 拼音

mù biē zǐ

2 英文參考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朗道漢英字典]

semen momordicae [朗道漢英字典]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Momordic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木鱉子

木鱉子為中藥名,出自《開寶重定本草》[1]。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的幹燥成熟種子[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Momordic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木鱉子的別名

土木鱉、木別子[1]。

漏苓子、藤桐子、木鱉。

7 來源及產地

葫蘆科植物木鱉子Momordicacochinchinensis (Lour.) Spr.的成熟種子。主產廣西、四川、湖北。[1]

8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棱,無毛,卷須單壹,與葉對生。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長卵形;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5腺體。花單性同株;雄花梗細長,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黃白色斑點,花冠淺黃白色;雌花梗短,苞片較小。瓠果長橢圓形,長9~15cm,熟時紅色,表面有軟質刺突。種子暗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主產湖北、廣西、四川。

9 采制

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幹,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幹燥。

10 性狀

種子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下,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壹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1 性味歸經

苦、微甘,溫,有毒。入肝、脾、胃經。[1]

12 功能主治

散結,消腫,止痛,追毒[1]。

1.治癰腫,疔瘡,乳癰,瘰癧,痔瘡腫痛,幹癬,牛皮癬,禿瘡,跌打瘀血腫痛。用醋磨汁塗或研末調敷。[1]

2.治風濕痹痛,小兒疳積,痞塊[1]。

13 木鱉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0.3~0.9g,壹般入丸、散用[1]。

14 使用註意

內服宜慎。孕婦及體虛者忌服。[1]

15 運用

木鱉根:搗敷治癰瘡疔毒,淋巴結炎[1]。

16 化學成分

木鱉子含多種皂苷,其苷元有木鱉子酸(Momodic acid)、棉根皂苷元(Gypsogenin)。還含脂肪油44.38%,油中含α桐酸等。此外,還含齊墩果酸、甾醇、海藻糖、蛋白質等。[1]

含木鱉子酸(momordic acid)、絲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氣基酸、甾醇。

17 藥理作用

木鱉子的水或醇浸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大鼠口服或皮下註射木鱉子皂苷,對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踝浮腫,有抗炎作用。木鱉子皂苷有溶血作用。木鱉子素有較大毒性。[1]

18 木鱉子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木鱉子

Mubiezi

MOMORDICAE SEMEN

18.2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幹燥成熟種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幹,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幹燥。

18.3 性狀

本品呈扁乎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壹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18.4 鑒別

(1)[3]本品粉末黃灰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波狀,直徑51~117μm,壁厚,木化,胞腔明顯,有的狹窄。子葉薄壁細胞多角形,內含脂肪油塊和糊粉粒;脂肪油塊類圓形,直徑27~73μm,表面可見網狀紋理。

(2)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5ul,分別點於 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水(8: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D)測定。

18.5.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4%磷酸溶液(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03nm。理論板數按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峰計算應不低於6000。

18.5.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18.5.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木鱉子仁粗粉約1.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60ml,加熱回流1?2小時,棄去石油醚三氯甲烷混合溶液,濾紙筒揮盡溶劑,置圓底燒瓶中,加60%甲醇l00ml加熱回流4小時,提取液蒸幹。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並轉移至具塞試管中,加硫酸0.6ml,搖勻,塞緊。置沸水浴中加熱2小時,取出,放冷,濾過,棄去濾液,殘渣加甲醇8ml使溶解,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硫酸1滴使溶液pH值至2,搖勻,50℃水浴中放置4小時,取出,放冷,加甲醇補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 即得。

18.5.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ul,註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木鱉子仁含絲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C37H56O10)不得少於0.25% 。[3]

18.6 木鱉子飲片 18.6.1 炮制 18.6.1.1 木鱉子仁

去殼取仁,用時搗碎[3]。

本品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2)同藥材。[3]

18.6.1.2 木鱉子霜

取凈木鱉子仁,炒熱,研末,用紙包裹,加壓去油。

本品為白色或灰白色的松散粉末。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3]。

18.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