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力發育有沒有直接的關系?

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力發育有沒有直接的關系?

寶寶說話的早與晚和智力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為什麽呢?

根據兒童生長發育說明: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壹個連續的、非等速的、遵循壹定規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每個孩子生長發育又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我們家長不要拿別人家孩子和自己孩子比;也不要拿妳的期望值來要求孩子,這樣,就會愈發覺得自己孩子發育慢。語言發育依然如此。

的確,有的寶寶說話早,顯示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智力發育相對較高,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發育。僅有個別孩子由於疾病的原因說話晚、智力發育低。更為特殊的是個別孩子小時候說話晚、但是智力超高。

比如愛因斯坦到4歲時還不會說話,父母以為他可能是啞巴,直到9歲說話還不利索。可是,他成為大科學家;所以,不能僅僅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高低。

正常情況下,每個孩子說話的早晚都有差異,有的孩子最早8個月就開始發音說出單字,不到1周歲就能說簡單的2、3個單字節音。但是,也有個別孩子到2、3歲,甚至更遲,才真正能說話,而且智力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是從1歲左右就可以叫“爸爸、媽媽”這樣的疊音;壹般來說,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壹些。

孩子的語言發育與大腦、咽喉部肌肉、聽覺的完善均有密切關系;要經過發音、理解、表達三個重要階段;也就是能夠有意識發語音、聽懂話和表達出來這三部分。

大部分家長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寶寶學習語言,從簡單到復雜,從疊字到單字、多字、詞組。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語言的過程,無疑是正常的。

而寶寶開口遲、語言表達能力低,這可能與家長的語言開發、教育的方法不當有關,並非是寶寶真的不聰明、智力低。比如有些家長善於用疊音說話,使得寶寶後來出現“口吃”的現象,這在今後的說話想口齒清楚、伶俐造成困難,要想糾正很難。

如果寶寶說話晚又有哪些原因呢?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

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文化水平,對孩子的關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育。有的家長缺乏耐心、總是不能平緩心情、端著架子,且不善於發現和表揚孩子,惜字如金,很少與孩子說話,這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和說話的自信心,不利於孩子語言發育。

另外壹些家長又過分溺愛孩子、關註孩子,怕孩子哭;壹舉壹動都在家長眼裏,快快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沒有正確引導孩子,讓其自己表達;或者反復用兒語說話,發出疊音比如“喝奶奶、睡覺覺”。

與語言環境及遺傳因素有關

有部分家庭的語言環境、家族遺傳因素與孩子說話早晚也有關系。有些孩子智力發育壹點問題都沒有,聽力無障礙,也沒有其他疾病,僅僅是說話晚。這可能是語言環境有關,或與家族遺傳有關,據有關報道,慈善機構裏撫養成長的孩子,語言發育較壹般家庭的孩子都要晚,開始學習說話和組成句子也都比較晚。另外,可能與父母中壹員說話晚有關。

疾病因素

有些孩子因某些疾病先天性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低下、21-三體綜合征等疾病;或出生窒息腦出血、腦膜炎等,是智力低下引起語言發育遲緩。這類疾病的孩子智力與語言有極密切的關系,語言較其他方面則更能反映小兒的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孩子,壹般不能註意別人對他說些什麽,精神恍惚,註意力不集中,模仿別人的語言的能力也差,不能表達和理解詞的意義。

聽力缺陷或障礙

聽力缺陷或障礙是最重要的語言發育遲緩、甚至停滯的因素之壹;嚴重聽力障礙或喪失的孩子是無法學習說話的;因此,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壹般兒童保健就有壹項內容——聽力篩查。

若孩子聽力缺陷不太嚴重,可以看著別人口唇動作學著發音,口形變化明顯進行開發語言及學習如“撥、俯、嗚”等的發音,對壹些依靠舌頭運動發出的聲音,如“哥、勒、了”等,由於看不見舌頭的運動,學起來就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