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高中作文素材:搶鹽事件

高中作文素材:搶鹽事件

這篇是 考 網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作文素材:搶鹽事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作文素材:搶鹽事件

不外乎三個原因

1、科學素養太低,常識不彰

且不說核輻射目前對中國根本不是問題,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搶鹽事件。吃碘鹽也根本無法防輻射。日本媒體曾報道當地通過服用碘化鉀來防輻射,但碘化鉀防輻射是在已受到汙染時才需要服用,其原理是"通過提前攝入碘化鉀(即穩定性碘),使得人體甲狀腺對碘元素的吸收達到飽和,這樣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了"。而服用碘鹽無法達到這壹效果過量攝入反而有害。

專家:服用碘鹽不能防輻射攝入過量易產生副作用

近日,受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影響,致使全國多地出現食鹽搶購潮。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劉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搶購碘鹽完全沒有必要。

劉超分析,這股搶購風潮緣起於日本媒體曾報道當地通過服用碘化鉀來防輻射,而碘鹽中正好含碘,所以人們會誤認為碘鹽可以預防輻射。"其實這是壹種誤解,囤積碘鹽完全沒必要。"

對於碘化鉀預防輻射的原理,劉超這樣解釋:服用碘化鉀只是針對放射性核素碘131有效,通過提前攝入碘化鉀(即穩定性碘),使得人體甲狀腺對碘元素的吸收達到飽和,這樣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了。

"首先,碘化鉀是已受到汙染時才需要服用。"劉超說,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暫未受到放射性汙染的影響,並且此次日本核電站爆炸產生的煙雲不高,吹散範圍不會太大,並且日本是刮西風,指向太平洋方向,中國暫時是安全的。

劉超說,對於受災區的人群,成年人的推薦服用量為100毫克碘,而每5克碘鹽中僅含有100微克碘(1毫克=1000微克),因此服用碘鹽並不會起到防輻射的作用,反而攝入過量的鹽對人體還會產生副作用。

還有人擔心以後買到的鹽有可能是受輻射"汙染"的鹽。劉超表示,這個也沒必要擔心,因為自然界本來就存在壹定量的輻射,而放射性物質進入太平洋後將會大大稀釋,不會影響到未來海鹽的質量。(記者趙竹青)

2、"隨大流"心理,盲目從眾

有壹個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結果大家也跟著跑,除了第壹個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們有壹種從眾心理,由此而產生的盲從現象就是"羊群效應"。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個性去"隨大流",因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情都了解得壹清二楚,對於那些不太了解,沒把握的事情,往往"隨大流"。中國文化中也比較推崇這種中庸心理,對待反常現象如同對待鬼神,普遍的態度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鹽慌"當頭,如此心態之下,賈君鵬他媽怎麽會不鼓動他去搶鹽?

3、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機

這些年來,從蒜妳狠、豆妳玩,到棉花掌、糖高宗,每壹個都在我們內心留下了壹絲陰霾,隨著福島的壹聲聲爆炸,陰霾質變而成焦慮。然焦慮或不足以成就行動,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過,直到搶鹽風潮持續數日之後的今天,她才姍姍來遲,缺穿著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誡的態度要求國民"不必搶購",並保證供應充足,此時,鹽之焦慮已向中國內陸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慮之初及時發布,如果公眾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傳遞…

4、從各地的新聞報道可知,從謠言的出現,到食鹽的搶購,到地方乃至中央出面,到搶購食鹽潮平息,再到公安抓造謠傳謠滋事者、物價部門嚴懲哄擡物價者,可以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

第壹:民眾從眾心理依然存在。壹旦有風吹草動,許多人骨子裏的從眾心理依然會沈渣泛起。至於原因,專家說是因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導致的壹個人受暗示性極強,也有的學者稱是因為心理狀態比較脆弱。搶鹽的原因,無非是缺乏安全感,以及對外部信息的盲從。

第二:我國民眾還需要普及科普知識。日本地震、核泄漏,盡管核泄露、核輻射是如此的讓人害怕,但是,有點科普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核輻射怎麽回跑到中國來呢?東京離福島200多公裏,輻射超標23倍,但也不過是每小時0.809微希弗,而坐飛機是每小時4.25微希弗。中國大陸離福島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裏,雖然放射性元素的擴散與氣候和風向等有關,但距離越遠濃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國大陸普通老百姓該吃吃,該喝喝,該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騰。

第三:謠言永遠止於智者。在日本9級地震後福島核電站事故正在搶險的大背景,碘鹽裏有碘,海鹽生產也許會受影響,急切間就驅動了普通人。這壹代的普通人,沒有經歷過20世紀60年代末的民防教育,沒有多少核防護知識。普通人也難得會去計算,壹斤鹽裏有多少微量碘。只是,別人正買,先買了再說的心理,在那場景下更會像病毒般傳染。於是,壹個非理性的現象才能如此發生。當大家都關註了,地方和中央出來澄清事件,民眾搶購風潮就自然平息了。

其實,搶鹽風波也不是首例。1988年大家搶鹽,就是怕工資急速縮水,對於漲價的恐懼使人們奮不顧身地投身到搶購行動中去。2003年以及2011年的搶鹽,原因更為復雜:壹方面是懼怕核輻射或SARS這種"我覺得這玩意肯定會要命"的陌生事物、另壹方面是對外部信息的不信任。先不說核輻射目前是不是個問題,就算問題來了,吃碘鹽根本不能有效的防護核輻射,妳說搶它有啥用呢?

日本核泄漏情況時刻變化、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完美地滿足了"謠鹽"的傳播路徑,壹日之間,紅遍全國。事實上,從日本地震開始,我們已經接受了無數的小道消息以及很多毫無誠意的傳言,從救援到核泄漏,各個環節都充滿了想象力,"聽說""據傳"成為最流行的詞語,這也印證了壹個顛撲不滅的真理:"在壹個謠言化了的故事中,幾乎不可能確切地說出根本的事實是什麽,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實根據。"

搶鹽風潮,誰在造謠?!

千裏之外,日本福島核電站接二連三發生爆炸;我們身邊,超市裏,壹些人恨不得自己長了三頭六臂,紛紛搶購食鹽。其理由大致有三:其壹、加碘食鹽吃了抗輻射,其二、海水被汙染了以後沒鹽吃,其三、大家都搶,以後要漲價。目前,這波身邊的"核爆炸"還在持續,甚至並未加碘的醬油等調味品也借勢火了壹把。

對於稍有常識的人來說,這三條理由的荒謬並不需要多深入的思考即可得出結論:防輻射?食鹽裏加的那點碘,防輻射效果不值壹提,何況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核汙染降臨中國;海水被汙染?有沒有證據不說,國內眾多井鹽大可確保供應;漲價?只要食鹽專賣制度有效就沒有問題,何況食鹽有保質期,買來吃不完豈不更虧?可問題是,這些理性的結論咋就被反理性的謠言擠兌成了浮雲?

反理性的謠言能抓住人心,壹是緣於人心中潛在的敏感點;二可反襯真相的缺位。這些年來,圍繞這吃的東西,從蒜妳狠、豆妳玩,到棉花掌、糖高宗,誕生了多少哭笑不得的新詞?每壹個,都在我們內心留下了壹絲陰霾,隨著福島的壹聲聲爆炸,陰霾質變而成焦慮。然焦慮或不足以成就行動,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過,直到搶鹽風潮持續數日之後的今天,她才在國內大型門戶上姍姍來遲,而遲到的她,卻穿上了壹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誡的態度要求國民"不必搶購",並保證供應充足,此時,鹽之焦慮已向中國內陸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慮之初及時發布,如果公眾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傳遞,如果真相的揭示能加入群眾的互動,還會有這經口口相傳而形成的搶鹽風潮嗎?這壹切,考驗的是政府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尊重國民、尊重科學的態度,隨著日本核危機的發展,類似的考驗或將持續,政府,妳準備好了嗎?

人心過敏和真相缺位畢竟只是謠言傳播的助推器,追根溯源,公眾有理由找出這場惡作劇的肇事者。公眾想知道,如若肇事者有意為之,他的目的是什麽?公眾更希望看到,這些人為自己煽風點火,繼而妄圖火中取栗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中國為何突發搶鹽事件

當日本還陷在地震引發的核泄漏危機中時,中國卻陷入了壹場莫名的瘋狂搶購。

3月16日起,中國各地忽然爆發市民搶購食鹽"盛況",大量超市銷售壹空。個別不良商家借機提價,北京壹箱40多元的食鹽賣到600元,2011高考信息《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搶鹽事件》()。各地鹽業公司紛紛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應。微博上很多人的問候語都變成了,"妳買鹽了嗎"。

網上搶購食鹽的理由基本有兩個,壹是吃鹽防輻射,二是核輻射汙染海鹽。對此,衛生部門第壹時間就辟了謠,表示吃鹽不防輻射,另外中國食鹽中海鹽比例不超20%。而海鹽也大多產自東南沿海,距離日本較遠。

在當下食鹽供應無比充足的情況下,賣鹽是個利潤很低的生意,現在忽然莫名其妙大賺壹筆,這些鹽商壹定會眼含熱淚感謝蒼天生在了這樣壹個瘋狂的國度。

盡管我們不是專家,但看到衛生部門的辟謠,再加上基本的常識判斷,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完全沒有必要搶購食鹽。

實際上,這不是中國第壹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時,搶購板藍根、84消毒液、口罩,比這次更讓人記憶猶新。去年的蜱蟲咬死人也把中國人嚇得夠嗆。

這些謠言開始可能只是幾個人無意中說起,可能也沒什麽惡意,但壹旦進入網路傳播就病毒般發作,如果再有好事者或無良商人借機燒上壹把火,壹夜之間中國人就癲狂了。

中國人喜歡搶購,壹方面緣於早年物資匱乏造成的陰影,另壹方面就緣於對謠言的輕信。

老百姓為什麽容易輕信謠言?是因為對媒體已公開信息的不信任。現今的媒體上,我們經常看到報喜不報憂的報道,權威專家在媒體上常以安撫民眾情緒的角色出現。地方壹些重大惡性事件也經常瞞報。等到事情鬧大了,兜不住了,相關方面才被迫承認事態的嚴重性。這樣的事情反復多次後,這些輿論領袖在公眾心目中就失去了權威性和可信度。甚至出現反效果,就是媒體說沒事,公眾覺得有事,媒體說沒大事,公眾認為問題肯定已經很嚴重。

恐慌多起於未知,未知則不可控。當對媒體喪失信任後,壹個明顯無厘頭的謠言就可能把問題無限擴大,直至造成集體性的恐慌。

讓人高興的是,在面對這次食鹽搶購風潮的過程中,不僅衛生、發改委等政府部門高速反應進行辟謠。更重要的是,網絡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對搶購食鹽的質疑聲。這種網民自發的開放的言論,使謠言瞬間粉碎。到17日下午,網絡上已經沒有鼓動大家搶鹽的信息,很多年輕人也紛紛打電話告訴父母沒必要搶鹽。相信不用等到明天,搶鹽風潮就將過去。

好萊塢電影裏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面對狀況專家大聲疾呼,民眾則不以為然;而在中國則是反之。我們希望中國有壹天也能出現這樣的局面,政府、專家比百姓自己更關心公眾的安危,而公眾則能夠堅信政府有能力保障民眾的安全。而要實現這壹點,首先應從逐步推進信息的公開透明開始。信息越透明,謠言消弭的就越快,社會就將越穩定。

搶鹽事件折射出民眾缺乏安全感

3月17日,壹場搶購風潮席卷中國,壹天之內全國貨架上的食鹽幾乎被全部買光。有網友在新聞中留言說,日本人很淡定,中國人很盲目,中國人心裏發生了10級地震!這場波瀾壯闊的搶購,讓還在搶險中的日本核輻射震區倒顯得有些平靜了。什麽原因導致了如今這無"鹽"的結局?

最近,搶鹽風波已經成為了網絡點擊量的詞語之壹,由於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爆炸,導致大量核原料泄漏,於是,核輻射就成了目前人們最驚恐的問題,同時也是最關註的焦點,坊間傳言版本越來越多,比如"鹽有防輻射的作用"、"日本核輻射有可能汙染海水"等等,因此,壹場搶鹽狂潮與近日上演了。

筆者深切地感到輿論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壹傳十,十傳百,就在半天不到的時間裏,"趕快去買鹽"便成為了全中國人民都知道的消息,而且,鹽價狂漲,據悉,海南部分地區的鹽價已經漲至30元壹袋了。

日本人民在核輻射的籠罩下,體現出壹種驚人的淡定和自信,而中國人民卻在"鹽可以防核輻射"的謠傳中,驚慌混亂乃至瘋狂,這不能不說是壹種悲哀,日本的核輻射是否會影響中國,還未定論,在搶鹽時間中扮演荒唐角色的中國人,除了杞人憂天之外,還多了壹個坐井觀天。

明眼人壹看便知是有人惡意炒作,哄擡鹽價,從中投機倒把牟取暴利,為什麽還會有這麽多人明知是炒作,還要"以身試吵"呢?

人都有從眾心理,跟著主流走,特別是中國人,堅韌、逆來順受、不講究個性張揚的性格,更是從眾心理的忠實粉絲,妳去買鹽,他也去買鹽,大家都去買鹽,當主流成了買鹽時,我就算沒有買鹽之心,也得隨波逐流,被推著去買鹽了,於是,大家在不經意間就莫名其妙地成了炒作搶鹽風波的壹份子,謠言止於智者,然而在中國,盡管妳是"智者",也無炒作之心,但面對謠言的傳播,也無可奈何。

其實在中國,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說明從眾心理這個基本原理,比如考大學,考研,考公務員等等,中國人做事講究以和為貴,息事寧人,而不是張揚個性,展現自我,用壹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不做出頭鳥","大家怎麽做我就怎麽做"。

中國人的智商絕對不低,這種很明顯的炒作現象,有點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來,然而,如果現在不買,又有人炒作食鹽,如今通貨膨脹嚴重,物價上漲風快,那麽被炒作的食鹽,以後大幅漲價就成為必然,何不乘機買上壹批,囤積居奇,以備不時之需,這才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想法,而這種想法的背後,是對國家抑制物價能力的不信任,同時,這也是壹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當國人感慨日本人民面對災難那種淡定與從容時,對自身的公民素質卻沒有進行反思,而是將責任更多的推給政府,而正是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導致了中國人缺乏安全感,所以壹天之後,買鹽的人們又開始了紛紛退鹽,這是多麽的荒唐!

在從眾心理,缺乏安全感,政府公信力缺失,民眾無責任心等因素的集體釋放和***同"給力"下,這場搶鹽大風波荒唐地上演了!而這場搶鹽大風波所引發的中國人心中的大地震,遠比要比日本的9級地震更為驚心動魄!因為這次搶購足以說明中國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和國民素質的缺失,如何治療中國人在這場心靈地震的創傷,才是更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搶鹽事件"給國人上壹課

日本九級大地震,使得內地罕見的"搶鹽熱"壹度達到沸點。無良商家借"天災人禍"哄擡物價,是其牟取暴利的慣用伎倆。他們曾經因此在內地樓市、農市乃至藥市屢屢得逞。現在政府已經識破他們的陰謀,出臺了相當明細和嚴厲的法律法規,對這種違法行為實施嚴打。這次針對"搶鹽潮",政府對幾家借日本地震哄擡鹽價的商家處以百萬元的罰款。應該說,這起"搶鹽事件",給商家上了壹課。他們應該會從中吸取教訓,今後更有法律意識,會遵紀守法,主動規範其定價行為。

內地出現"搶鹽潮"後,政府多管齊下,及時辟謠,加大食鹽供應,並嚴懲哄擡鹽價的商家,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搶鹽潮"迅速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消費者的"退鹽潮"。不難看出,不夠理性的消費者再壹次成了虛假信息和市場炒作的受害者。相信,習慣盲從的消費者能夠從這起"搶鹽事件"中吸取教訓。他們今後不會再輕易聽信謠言,學會理性購物。

有人說,"搶鹽潮"再壹次凸顯內地壹些消費者的不理性、缺乏獨立思考和基本知識以及盲從心重。筆者倒認為,透過這些表面現象,我們可以看清問題的本質,就是,內地消費者怕的並不是日本的核輻射,而是內地食鹽價格的可能上漲。消費者已經從"蒜妳狠"、"豆妳玩"、"姜妳軍"和"藥妳死"中吃盡了苦頭。他們因此會吸取教訓,學會搶購和囤積即將漲價的生活必需品。加之現在通脹壓力加大,物價普漲,不漲價的商品越來越少。消費者會緊盯這些價格低廉和平穩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波動,並隨時采取搶購和囤積行動,這其中就包括食鹽。應該說,中國國民絕大多數還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能省壹角錢就省壹角錢,這緣於勤儉持家、喜歡儲蓄的文化傳統,也與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後顧之憂有關。物價上漲,尤其是市場炒作所導致的物價暴漲,無疑是百姓的大敵。由此可見,當前,物價平穩,已經成為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的第壹要素。

對政府而言,確保物價平穩,尤其避免物價暴漲,不僅是重大民生,而且是當今的政治。政府把穩定物價作為今年的第壹要務,是明智的。這次商家制造"搶鹽事件",說明投機者已把"市場炒作"視為哄擡物價並賺取暴利的慣用伎倆。政府對此當提高警惕,應使嚴加防範市場炒作成為常態。"防"比"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