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袁紹的人物形象是什麽樣的?
《三國演義》是我國明清四大名著之壹,該小說塑造了許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形象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孫權等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擁有“四世三公”家庭背景的袁紹在那個動蕩的歷史時期也是“壹方霸主”。袁紹的人物形象也是非常豐富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名門出身的漢室忠臣。袁家“四世三公,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是當時士族門閥的代表。“三公”是皇帝以下最高的軍政大權掌握者。袁紹的高祖袁安、曾祖袁敞、祖父袁湯、父親袁逢、叔父袁隗都是位列三公之人。在《三國演義》中,袁紹出場正逢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的政治鬥爭十分尖銳的時期。袁紹作為士族的代表,本來就與禍亂朝綱的宦官水火不容。袁紹屢次向何進請求誅殺宦官,清君側。袁紹在《三國演義》中出場的第壹句話就是:“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壹個疾惡如仇、忠君報國的人物形象。
在“十八鎮諸侯討董卓”的故事情節中,袁紹只是渤海太守,論官職並不算高,卻在會盟的諸侯中成為盟主。除了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外,還因為其誅殺宦官,結束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反對董卓廢少帝立獻帝,與董卓拔劍對峙,他是當時第壹個敢於從言語和行動上反對董卓專權的人,此事成為討伐董卓運動的序幕。
2、占據四州之地的壹方霸主。在反董卓聯盟解散之後,袁紹屯兵河內。後袁紹根據謀士逢紀的計謀得到冀州。可以看出此時的袁紹是善於納諫、虛心聽取屬下建議的人物形象。在袁紹取得冀州之後,公孫瓚發兵攻打袁紹,發起了“磐河之戰”。袁紹令麯義率領弓弩兵打敗公孫瓚的前鋒顏良文醜。然而公孫瓚壹方卻在趙雲的率領下開始了反撲,趙雲引軍直取袁紹。危急關頭,袁紹並沒有退縮,而是大喊:“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這壹喊,極大地提高了士氣,擊敗了公孫瓚的進攻。後來,袁紹先後擊敗公孫瓚和盤踞在河北的黃巾軍,最終占據了冀州、並州、幽州、青州四州,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勢力達到頂峰。
3、官渡之戰的覆滅。官渡之戰是《三國演義》中壹例非常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戰敗之後,袁紹便壹蹶不振了。官渡之戰是袁紹命運的轉折點,然而袁紹開始走下坡路並不是從官渡之戰開始的,在之前,由於自身的壹些缺陷,袁紹已經開始從鼎盛走向衰落。大戰在即,袁紹卻因為田豐、沮授的直言進諫而將田豐收監、沮授罷黜不用,而審配和郭圖又各自爭權,袁紹作為壹個沒有主張的人,舉棋不定。後來決定進兵,田豐在獄中上書勸阻,卻使得袁紹“欲斬田豐”,沮授的勸阻也落得壹個“將沮授鎖禁於軍中,破曹之後,與田豐壹體治罪”的下場。袁紹此時已經完全聽不進去諫言,與之前兼並四州之時相比大相徑庭。
上述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