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小暑時節吃什麽傳統食物

小暑時節吃什麽傳統食物

  小暑吃什麽傳統食物

 小暑吃什麽: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小暑吃什麽:羊肉

 北方在小暑、大暑期間喝羊湯,第壹可以滋補身體;第二“羊”與“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喪失較多,這樣能夠增加陽氣”。

 因為古代壹直將五月當作“惡月”,視之不吉,六月跟著沾了邊兒,故也應當“辟惡”。《荊楚歲時記》便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所謂“湯餅”,指的便是熱湯面。小暑到來後,有些地區的人們會在伏天吃過水面或者炒面,“炒面”這種吃法在漢代便已經出現了,“這也是提醒要在夏季多吃主食,註意營養補充”。

 只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後,這些習俗今天多已不存。如果時逢“小暑”,農村或者景區能夠舉行壹些類似的民俗儀式,與日常生活形成對比,或許更能給人們震撼,讓人們了解人、自然的和諧關系。

 小暑吃什麽: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黃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各地經典菜肴幾乎都有以黃鱔為原料的。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後壹個月的夏鱔魚。此時用黃鱔滋補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蓮藕

 在夏季空氣幹燥、補水又不足的時候,常吃蓮藕可以涼血、滋陰、清熱。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

 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壹道綠豆芽菜肴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

 小暑吃什麽:食新

 六月食新,是客家人在早稻開鐮後,把所收的新米做成飯,在開餐時進行敬奉五谷大神和先輩的壹種民俗活動。由於戰亂災荒,客家人從中原不斷南遷,由於許多平原良地被早先來到的居民占領,客家人只能靠山居住,在山區開荒造田,大都生活比較艱苦,壹日三餐靠稻米煮成稀粥或茨粟雜糧作為主食,要想吃頓幹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客家人在南方安居樂業後,對祖先辛勤墾殖,營造良田懷有崇敬之心,而自宋朝末年以後,在民間出現了在每年小暑過後早稻成熟開鐮食新的習俗,在自己吃第壹口新米飯之前,把新米做成幹飯,釀成新酒備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絲瓜、茄子等。

 據客家《風情》載,物品擺放在五谷大神位上敬奉時,在燒香點燭後要念:“請五谷大神食新,多謝五谷大神恩澤五谷豐登,保佑壹家順勁,身體強健,緊做緊有來。”待香火成灰後,便燒上衣紙。然後把幹飯酒肉菜擺放在自己的飯桌上,念上“請先祖們嘗嘗新”,並用雙手拜上三拜。

 待中午時分,請來幫工收割過稻谷的鄉人壹同食新,並交流生產經驗,***謀發展生產的計劃。因為食新的習俗,使在城的居民也會紛紛到鄉間買上新米與舊米合起來食新。以自己親手種出來的稻谷做出來的幹飯,吃起來香噴噴又富有親切感。壹般所請之人是鄉間的“幫工兄弟”,久盼的壹頓幹飯,加上富有特色的酒菜,吃起來別有壹番滋味。如今,雖然吃幹飯是件常事,但食新之俗仍在客家農村普遍盛行。

 小暑吃什麽:面條

 伏日吃面的習俗至少在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面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氣候與農事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著田間管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獲,要保持田間幹幹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蘗,應及早施好分蘗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為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壹重要環節。”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我國東部淮河、秦嶺壹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而長江中下遊地區則壹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常常出現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重要。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裏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

 “小暑壹聲雷,倒轉做黃梅”。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壹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壹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災害,亦須註意預防。

  小暑養生小知識

 1、忌烈日下運動

 運動時間盡量調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煩躁,食欲下降,做什麽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這個時候如果還在大白天曝曬容易引起外邪侵襲和中暑。

 2、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癥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所以,這壹時節的飲食,壹定要註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3、保持心態平和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壹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4、外出註意防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壹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盡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