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都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中元節,它也被稱為七月半,鬼節,地官節等。中元節最主要的傳統習俗就是祭祖,祀亡魂,壹般人們都會用焚燒紙錢的方式來緬懷先祖和逝去的親人們。
也許妳不知道的是,中元節其實是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那個時候,還沒有中元節這壹名詞。而七月半則是當時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當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所以七月半只有單純的祭祖慶豐收的內容。
中元節”這天的習俗主要有:河燈度孤、祭祖、跳天燈、祭祀土地、祈豐收等1.河燈度孤河燈度孤”也叫做“放荷花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最早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而演變而來。荷花燈壹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將其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放荷花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用以對已故親人的悼念,對現世之人的祝福。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當夜幕降臨,悼念已故親人們的人們紛紛來到河邊,將壹盞盞荷花燈點亮投置江河湖海之中,任其隨波逐流,希望以此將人們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祈求帶給已故的先輩,祈求平安幸福!
2 祭祖祭祖的民俗源遠流長,傳承千年, 是壹項隆重的民俗活動和感德祖先文化的傳統也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壹種體現。
“中元節”的祭祖習俗的產生,是因為民間相信自己的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才有了祭祖的習俗。
古時候,民間的祭祖非常註重祭拜的儀式,“中元節”這天祭拜的儀式壹般是在七月中旬的傍晚時分舉行。祭拜時,家裏的當家人要先將祖先遺像供奉在祠堂,然後焚香、點燭、燒紙。這個時候全家人全部都要來到祠堂,依輩分和年齡的順序進行祭祖禮儀。
恰巧,“中元節”的祭祖儀式趕上了小秋的農作物收獲,所以這天的祭祀活動又稱為“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晚輩還要把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
3.祈豐收收”的習俗與“祭祀土地”的習俗的意蘊都差不多,都是因為“中元節”恰逢小秋豐收,民間希望以此形式來祈福田裏的莊稼大豐收的美好向往。“祈豐收”的習俗與“祭祀土地”的習俗差別在於形式上的不同,在古時候,中元節的晚上又被稱為施孤之夜,在這天夜裏,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各地都有些什麽民間習俗流傳下來呢?作為廣西人的幹飯魂,我給大家介紹壹下我的家鄉習俗。
中元節作為中國傳統祭祖節日之壹,那麽第壹個習俗當然是祭祖了。我們廣西也不例外,壹般到這天都會殺壹只鴨子來吃,所以也會笑言中元節為“鴨子節”。當然,鴨子是用來吃的,但是呢祭祀時卻用的是雞(壹般用的都是白切雞)。
白天拜神,請先人回來;晚上拜太公,請先人吃飯;
二更普休,送別先祖
在這裏,主要說壹下二更普休。那就是在吃過晚飯後,九點到十壹點這個時間段,大人們組隊壹起在村邊路口擺壹張桌子,供上供品,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負責把香燭和仙香點燃插在路邊,每隔壹米不到就插壹柱,壹直插到路的盡頭,別村的村邊。遠遠望去,就像壹條條火蛇在遊動。最後,大人們收拾東西回家,小孩子就在路上跑來跑去玩得那叫壹個開心七月十五這個日子,對我們來說有現實意義呢
傳統民俗中提倡的那些價值觀,比如孝敬父母、追念先人、傳承文化,促進鄰裏和諧,關愛弱勢群體,和今天社會的價值觀壹脈相承。中元悼亡,既有文化淵源,也有現實意義。只要積極引導,中元節仍然可以過得非常豐富。
這些就是我們廣西中元節的民間習俗,那麽妳們的地方都有些什麽習俗呢?歡迎大家留言暢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