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螺在多少年前出現了?大概在什麽紀?
鸚鵡螺早在距今5億多年前就出現了。
壹、鸚鵡螺
1、定義:
鸚鵡螺(學名:Nautiloidea)是海洋軟體動物,***有2屬、6種,具卷曲的珍珠似外殼,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鰓2對;具63-94只腕,但無吸盤;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2、形態特征:
鸚鵡螺具卷曲的珍珠似外殼,殼光滑,卷曲,貝殼最大可為26.8厘米,但成年鸚鵡螺壹般都不超過20厘米。大臍鸚鵡螺(Nautilus macromphalus)是鸚鵡螺家族中體形最小的屬種,壹般只有16厘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壹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
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壹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只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鬥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3、棲息環境: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巖石或珊瑚礁上。在暴風雨過後,海上風平浪靜的夜晚,鸚鵡螺浮遊在海面上,貝殼向上,殼口向下,頭及腕完全舒展。這類動物有夜出性。
4、生活習性:
鸚鵡螺通常夜間活躍,日間則在海洋底質上歇息,以觸手握在底質巖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層壹直到六百米深,氣體的量必須能夠調控,使鸚鵡螺適應不同深度的壓力。鸚鵡螺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是小魚、軟體動物、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經人工馴化後可在白天餵食,吃食冷凍的魚肉、魷魚及蝦等。在暴風雨過後的夜裏,鸚鵡螺會成群結隊的飄浮在海面上,被水手們稱為“優雅的漂浮者”。
5、繁殖方式:
鸚鵡螺雄雌異體,交配時,雄性和雌性頭部相對,腹面朝上,將觸手交叉,雄性以腹面的肉穗將精子莢附於雌性漏鬥後面的觸手上,雌性的受精部位在口膜附近。受精後短期內即產卵,僅產幾枚至幾十枚,但卵較大,為40×10毫米。
6、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西南太平洋熱帶海區,馬來群島、臺灣海峽和南海諸島也有分布,集中分布於菲律賓群島南半部和新幾內亞的新不列顛島海域,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斐濟群島海域;中國的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從臺灣東部沿著琉球群島,壹直散布到日本群島南部的相模灣;向西則從西南太平洋壹直散布到印度洋。
7、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壹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