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麽
第二寶:墨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壹種「悉如墨」之山石。上古無松煙墨,要寫書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書之證亦有不少。但石墨做書自魏晉以後無聞,石墨之用於做書,乃在魏晉之前,後則為松煙所取代,書法遂轉入另壹新境。但今天既已無存,在這裏就不討論了。 松煙墨 松煙至魏晉之後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煙起源甚早,至漢代已有名貴松煙。歷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為南唐李廷珪,相傳其質地之堅硬,不亞於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誤墜溝中,數月不壞」。後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吳國良、明程君房、方於魯,及清以來曹素功、胡開文等,皆堪稱巨擘。 第三寶:紙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植物纖維,以竹與木為主,木之纖維柔韌,制成之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1.弱吸墨紙類:多系竹纖維制成,紙面較光滑,墨浮於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艷。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壹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制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壹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並不實用。 2.強吸墨紙類: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壹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仿宣: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紙,而是周圍諸地產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壹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別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因為宣紙過於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宣紙昂貴,壹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壹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 第四寶:硯 1. 端硯:歙硯和端硯並稱,而端硯又較歙硯更佳,據說歷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時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端硯為硯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級。它出產自廣東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屬端州,故得名。山下際潮水,距江濱三、四裏處,逐漸升高分下巖、中巖、上巖、龍巖、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巖洞在山底,終年浸水,而硯石貴潤,所以下巖之品質最佳。但浸在水裏的下巖想開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時才可進入,潭水無出口,須七十個人排排座,壹個個將裝水的甕往上傳至巖口,如此做個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進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漲,則又得重新來過了。但若非如此,下巖之石所做的硯豈能如此發墨,「天欲降大事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嘛。但下巖到北宋時已開采凈盡,明後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巖,品質就沒有那好了。端硯還有另壹個特征,為「有眼」。如「鸚哥眼」、「了哥眼」等,據說是石嫩則眼多,石老則眼少,也有以眼來發品質優劣的,最上為活眼,再來是淚眼、死眼等。其實所謂「眼」便是硯上石紋,倒不壹定和品質相關了。寫字時多個水靈靈的眼註視是不錯,又可增加硯的可欣賞性,但若生的地方不好,影響磨墨,卻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顏色也被視為和品質有關,有紫、青、白等顏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硯的優點,壹是下墨,二是發墨,三是不損毫。 2.歙硯:與端硯並稱,因產於古歙州﹝今安徽婺源縣﹞而得名。端硯之發實是巧合,在唐開元時,獵人葉氏追逐野獸至長城裏,見那兒的石頭瑩潔可愛,便帶了幾塊出來,琢磨成硯。數世之後,他的後人,將硯贈與州令,州令十分喜愛,找人再去開采,於是便傳揚開來。至南唐元宗時,因聖上著意翰墨,歙守又獻硯,皇上大喜,提拔他為官。歙硯因為李主而揚名天下,名聲甚至大過了端硯。歙硯的正式開采至南唐才開始,它的地點也是浸在水中,質地也因此而潤澤。歙硯有「紋」,如同其硯之眼,所謂的羅紋硯,即稱其石紋如羅谷葫者。紋有粗細之分,而細紋為硯之奇才,粗粗羅紋亦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巖媲美。而眉子硯,則是石紋如人,畫眉而得名,與羅紋硯無異。歙硯之特性亦如端硯,而歙重於發墨,做大字,端重於細潤停水,寫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