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足口後的癥狀
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托幼機構和家長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采取控制措施。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療、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壹)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場所,註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 手足口病
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辟診室(臺)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臺)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壹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壹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壹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癥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汙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重者隔離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預防手足口病處方: 1.黃芪15克、生薏仁10克、綠豆10克,先煮黃芪取其液,然後加入生薏仁、綠豆,煮粥食用。 2.中藥藥枕:藿香、艾葉、白菊花各60克。將各味藥潔凈處理,去除雜質,制成藥枕使用。 3.中藥漱口法:金銀花10克、荷葉5克。加水煎藥汁漱口。 4.金銀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藍根9克、竹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於平時健康的兒童。 5.黃芪12克、防風6克、炒白術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於體弱易感者。 6.中藥飲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葉10克、佩蘭10克。每30平方米面積場所內,將上述中藥加水1000毫升在敞開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鐘。
編輯本段治療和預防原則
1、治療原則在治療方面,本病如無並發癥,預後壹般良好,多在壹周內痊愈。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及維生素B、C等。有合並癥的病人可肌註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的護理,作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等,故應加強觀察,不可掉以輕心。 2、預防原則本病至今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各地要做好疫情報告,托幼單位應作好晨間檢查,及時發現病人,采集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並作好患者糞便及其用具的消毒處理,預防疾病的蔓延擴散。流行期間,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醫院應加強預防,設立專門的診室,嚴防交叉感染。在伴有嚴重合並癥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區,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可肌註丙球蛋白。 3、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手足口病
預防手足口病的10種消毒方法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患者衣、被單:煮沸20分鐘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 蚊蠅:可用5%氯氰菊酯(奮鬥吶)、2.5%溴氰菊酯或其他殺蟲劑,按說明書使用。 飲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優氯凈等作用30分鐘。 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鐘。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作用120分鐘。 食具、飲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鐘。 生活汙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生食水產品應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 衛生部日前發布公告,針對攝食生鮮水產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的健康風險,提醒餐飲單位和消費者采取預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生。 人畜糞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 廁所或其他汙染地面、墻: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
編輯本段特征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 臨床特征
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癥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手足口病是壹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為: 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腭、硬腭、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臨床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患兒尿黃。 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癥狀。 手足口病壹般壹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復雜等特點。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手足口病是壹種腸道病毒病,潛伏期壹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 手足口病
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壹致,如黃豆大小不等,壹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後不留痕跡。手、足、口病發生在同壹患者身上不壹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壹周內消退。
編輯本段並發癥
手足口病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上,但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臨床監測,如出現高熱、白細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竈時,就要警惕暴發性心肌炎的發生。近年發現EV71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機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其癥狀呈現為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躁、睡眠不安穩等;身體偶爾可發現非特異性紅丘疹,甚至點狀出血點。合並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人,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臨床表現
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壹)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壹周內痊愈,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壹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二)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癥。 1.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 2.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編輯本段治療
診療流程
出現手、足、口、臀部皮疹(皰疹)或伴發熱到附近醫院兒科或手足口專病診療區就診 醫生診斷 排除 確診 實時在線報告北京市及國家疫情監測系統 壹般病例(僅有皮疹或發熱癥狀)返家隔離休息——社區醫生定期訪視 重癥病例(高熱不退,出現肺炎、腦幹腦炎、腦膜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癥狀)報告轄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
護理對策
1、消毒隔離 壹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壹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 手足口病
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汙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幹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註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壹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首先還是全身的護理,要給孩子最好的支持。 在孩子患任何疾病的時候,如果全身的抵抗力處在壹個很好的狀態的話,任何疾病的感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為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的感染,針對病毒,目前來說我們還是以支持療法為主,沒有什麽特別針對性的治療,也提倡用病毒唑,但是總的來說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因為抗病毒藥壹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這些抗病毒的藥物。 總的來說,還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比方,提供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飲食,保持壹定量的飲水,如果孩子體溫高過攝氏38度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藥物,將體溫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溫度範圍。 如果孩子口腔裏面有口瘡的話,讓孩子用1%淡鹽水或者溫水經常漱口,這樣做可以將疼痛控制在較輕的程度裏面。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潰瘍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醫生可以用壹些抗菌素軟膏或者用帶有局部麻醉性劑的液體減輕孩子的疼痛。 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幹凈、清潔,不要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這是最主要的。 如果沒有任何的並發癥出現,壹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5—7天都可以痊愈。
西醫治療
如果沒有合並癥,手足口病患兒多數壹周即可痊愈。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癥處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藥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癥,應及時復查。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 ) 接觸者應註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 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註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3) 加強對癥支持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4) 註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5) 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癥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藥物; 6) 出現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7)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藥物; 其他重癥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 手足口病
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同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之後多個省市區均有報道。本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並發癥。2008年5月2日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進行法定傳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沒有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現對本病的藥物治療情況作如下概述。 1 西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 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壹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藥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藥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後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幹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壹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 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後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次/d,療程3~5 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於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於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壹步研究。陳雲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註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上述任壹種藥物。 1.3 幹擾素 幹擾素作為壹種強有力的抗病毒制劑,對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註射, 1次/d。其治療機制是通過在細胞內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來阻止病毒復制,同時也能通過增強自然殺傷淋巴細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強宿主免疫力。足量應用幹擾素能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力,達到抑制病毒、促進機體康復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幹擾素聯合中藥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1.4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靜滴,1~3次/d,療程3 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副反應是罕見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藥目前在壹些大醫院不再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藥物。但因其總體上副反應少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療效高,適用於基層醫院推廣使用[6]。 1.5 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禦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於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於早、午、晚飯後及睡前塗於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於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7]。 2 中藥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範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 手足口病
見肺衛癥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於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藥治療本病,主要采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癥狀、縮短病程之功效。
中醫治療
普通型(心脾積熱):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解毒化濕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藥物:大黃3克,黃芩6克,黃連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普通型(濕熱交阻):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中醫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濕解毒 方藥:甘草瀉心湯加減 藥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黃芩6克,黃連2克,幹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化濕,鎮肝熄風 方藥:風引湯加減 藥物:大黃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蠣10克,生龍骨10克,幹姜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癥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秘減赤石脂,腹瀉減大黃,減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體軟癱,加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絲瓜絡(濕熱條辨方);後期熱退減石類藥物,益氣養陰清熱通絡。
編輯本段其他
如何減輕手足口寶寶的口腔痛苦
時下又進入手足口病高發季,截至當前,全國多省區已確診手足口病病例已累計過10萬,這讓各地的孩子家長很是擔憂。對此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屬於常見多發傳染病,壹 請添加圖片說明
般7~10天就能自行痊愈,因此完全不必恐慌。對於手足口的防範,專家提醒:由於唾液是手足口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壹,因此易感人群應特別註重口腔護理與消炎。 手足口病的最典型臨床表現是:患兒手心、足心以及臀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皮膚斑丘疹,特別是口腔內的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後形成口腔潰瘍,很疼,嚴重時會影響患兒進食,孩子哭鬧不止。醫學專家告訴廣大家長:做好患兒口腔護理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並促進潰瘍面愈合。 專家指導:在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給寶寶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對於口腔潰瘍癥狀相對嚴重的患兒,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註意緩解患兒的口腔疼痛,可以將維生素B2粉劑或魚肝油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促使糜爛早日愈合。另外有患者反應,將華素片研成粉末,用棉簽沾上敷於潰瘍面,療效很好。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能在口腔局部迅速殺滅各種致病微生物,從而有效收斂消腫,改善潰瘍面的血液流通,迅速緩解口腔潰瘍給患兒帶來的疼痛,並促進寶寶受損的口腔黏膜愈合。 除此之外,此時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切忌食用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防控註意事項
1、不正確防治手足口病可以引起嚴重後果 在正確的防控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五歲以下兒童的家長和老師要在做好個人清潔衛生的同時,每日檢查兒童手足口部位是否有皰疹,是否有發熱,若有皰疹和發熱,應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如果抱著僥幸心理,認為依靠衛生部門的防控,有了皰疹和發熱就到鄉村衛生室簡單的對癥治療,會延誤救治的有利時機,是造成患兒重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治愈出院的兒童三周內仍具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治愈出院的兒童,家長往往以為萬事大吉,就可以走街串巷,到別人家找小朋友玩。其實患兒在治愈出院三周內仍為帶菌者,仍可以傳播病毒,應在家隔離三周;否則,不僅可以傳染鄰居的兒童,還極有可能感染上其他類型的病毒。 3、兒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長從外界接觸帶回家的 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家長往往認為自己很無辜,沒有從自身找原因。兒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長由外界接觸帶回家的。要大力開展家庭衛生清潔行動,清除衛生死角,不要帶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場所去,註意家庭和個人衛生、牢記“講衛生、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曬衣被、勤通風”的防治辦法。 4、被實踐證明,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服用推薦中草藥處方,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 5.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長不需太過驚慌,除了就醫之外,需讓孩子多休息、攝取足夠的營養,且要避免劇烈運動。除此之外,最有效而且放心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補鋅是個有效的方法,鋅可提升胸腺釋放胸腺素,並通過T細胞和抗體建立起強大的防禦系統,從而使機體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各種感染性疾病,鋅硒寶,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相信孩子體質會有壹個質的飛躍,讓傳染病遠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