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時紅軍是怎麽吃飯的?
1934年冬,我到閩贛前線視察工作。當時正是放棄泰寧,退守建寧的時候。我得了副傷寒,主治醫生是我的同鄉——原衛生部部長彭真同誌(可惜他後來在長征中被國民黨飛機轟炸死了)。我病後,楊(時任政治部主任)同誌給了我十塊錢養病。臨行前,李克農同誌問我,妳不感謝彭部長嗎?其實是請我做飯,美其名曰觀音邀羅漢。壹桌大約有八九個同誌。那是戰時,建寧不是大都市,只是閩贛邊上的壹個小鎮。沒有好的原料,只有雞和肉,沒有魚和鴨。但這會是壹場很好的比賽。江西和福建(四川和湖南壹樣)有壹種塊根,就是著名的紅薯,或者說是著名的梨,切成塊,放在豬肉片裏炸。建寧出門造蓮,將蓮子剁成泥,仿扁豆泥,做蓮子泥,又甜又辣,還不錯。當然還有麻辣雞絲,麻婆豆腐之類的,能配的都配了。同誌們吃飽了,我可以解釋壹下。
我也覺得前面壹整天都有飯吃,這次我應該羞愧的吃面。我搟出了雞蛋面,又上街買了幾碗豆腐,做成“臊子”豆腐湯面。每個人都覺得新鮮,喜歡它。
1934年秋,長征開始。長征路上,有時候補給好,有時候補給不好,主要看地域。湖南四川都不錯,廣西貴州雲南都差不多。當然,川西北和甘肅更差。
長征的路線大部分是水稻產區,每天每頓飯都是大米。有時我試圖改變我的口味。如果我能找到豬油和面粉,從普通人家借壹口鍋,我就自己做鍋貼。我們都是南方人,不知道吃餃子有什麽大不了的。反正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做法,煎烤之後,鍋貼比餃子香。我們越熟練,我們的鍋貼就越有名。
去雲南宣威玩的時候,得到了很多火腿。可惜炊事班把它剁碎了,放在大鍋裏,摻了幾勺水煮了。結果火腿沒味道了,剩下壹大鍋油湯。有的同誌很老練,聲明不會給大眾做飯,分壹塊生火腿自己蒸。才知道宣威火腿就是宣威火腿。在這壹點上,小廣金同誌收獲很大。他的食物格裏除了壹格米飯,都是宣威火腿。
長征最艱難的是在川西北的兩三個月。行軍到有村子的地方,有新的豌豆苗,幹蘿蔔,黃油,也就是乳油。弄了個大茶杯,吃了黃油,不禁精神飽滿。我相信它有很大的營養價值。當時,董必武同誌和我們壹路行軍,有個同誌送給他半只野羊腿。他知道我們有些廚藝,就給了我們,並明確表示我們平分。當然,我們很高興接受這個小任務。
過了臘子口,勝利進入甘肅。甘肅臨洮縣哈達鋪的壹個晚上,幾個人湊了壹塊銀元。我們這裏遵循回族的習俗,在殺羊方面要求賣家遵守規矩。有壹個方向問題,我們完全不懂。羊皮是賣家的,我們只要羊肉,所以價格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幾個人把羊分成幾種,當然還有羊肉鍋貼。就壹頓飯,那天晚上我們幾個人消滅了壹整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