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美食
面線糊
傳統泉州人的早餐中,壹項必不可少的餐食便是面線糊。面線糊,成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制作而成,清而不濁,糊而不爛。面線糊的配料中壹般會放入油條(最佳搭檔)、大小腸、蝦仁、豬肝、魷魚、鴨心、豆腐、鹵蛋、煎蛋、炸醋肉等配料,清甜爽滑,味道鮮美,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肉粽
肉粽是泉州有名的小吃,油潤不膩,光亮金黃,香甜可口,享譽海內外。用糯米淘浸加上豬油、酒、鹵汁、醬油燒透之後,夾鹵豬肉塊、香菇、蓮子、暇幹,用竹葉包裹好煮爛,要趁熱食用。泉州的大肉粽如果沒有醬,就不好吃了,配上調好的醬汁,味道更甘美,粽香四溢。
土筍凍
“山裏有冬蟲,海裏有星蟲”體現了土筍凍極高的營養價值。土筍凍起源於泉州,是壹種由特有蠕蟲加工而成的凍品,呈灰白色,晶瑩透明,其肉清,味美甘鮮,香嫩清脆,富有彈性,和其它調料配食,風味尤佳,是泉州乃至泛閩南地區壹帶冬春季節的時令佳肴。
姜母鴨
姜母鴨發源於泉州,可謂是美食中的藥膳。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姜母鴨原系壹道宮廷禦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壹款名菜。姜母鴨先炒後燉至脫骨,食色誘人、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麻油的香、老姜的辣,足以讓整條美食街的過客都顫抖!
潤餅菜
說起老泉州的傳統美食,潤餅可算得上是排頭兵,潤餅菜是閩南人的思鄉菜,是老泉州人壹生難忘的回味。
潤餅菜看似簡單、粗糙,其實非常費工費時肥料。稍好壹點的潤餅菜,除了主料以外,還有十來種配料,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潤餅皮把各種菜肴制成的餡料包卷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征壹家團團圓圓;其白皮紅餡的特征,也稱“金包銀”,被賦予了“包金包銀”的招財寓意,深受泉州人喜愛。
蚵仔煎
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普通話稱海蠣煎,起源於泉州。在閩南金三角,蚵仔煎是壹道考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之壹。雖然菜譜很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泉州潯埔村以盛產海蠣出名,因盛產蚵仔的緣故,這裏的民居利用海邊灘塗上取之不盡的蚵仔殼,蓋起極具閩南特色的蚵殼厝。
魚卷
魚卷屬於崇武的特色小吃,泉州的十大名小吃之壹。以海為生的人,頂風鉆浪,時時在冒著生命危險,人們最重視的是平安順利、圓滿團聚。魚卷是這裏盛宴及家常喜宴必上的壹道菜,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魚卷的口感非常的q彈,有韌性,魚肉沒有腥味,適合油炸或者煮湯。
綠豆餅
泉州鼎鼎有名的綠豆餅店就屬“林記正泉茂綠豆餅”了,擁有百年的歷史,已經成為泉州飲食的壹部分。剛出爐的綠豆餅,外皮酥脆,咬上壹口酥香、再咬上壹口是綠豆沙的清甜,甜而不膩,飽滿而綿密。它是閩南地區最受歡迎的家常點心之壹,它獨特的口感早已融入幾代閩南人的記憶中。
甜粿
在閩南,甜粿最出名的當屬泉州石獅的義興甜粿,采用當地特有的“大冬秫米”加上白砂糖、蜜冬瓜條、金橘等輔料,經過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籠制成。成品呈扁圓形,油滑透亮,入口軟潤而不黏牙,爽口清甜,味芳香。
閩南壹帶將甜粿譽為“過年粿”,將此稱為“吃香”,寓意著“好日子越過越香”,每年過年前,每家每戶都要蒸蒸煮煮,忙活好幾天,備好甜粿。
石花膏
石花膏在泉州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廣受歡迎。石花膏是用海裏的壹種石花草熬成的,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口感方面則脆而嫩。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也可刮成絲狀,配上紅豆沙、綠豆沙、蓮子等佐料,加入蜜水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