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知識 - 山藥如何生長圖片

山藥如何生長圖片

壹般山藥的壹個全生長周期中,要經過發芽、生長和休眠等階段。隨著壹年四季氣候條件的變化,山藥依次進入發芽期、甩蔓(條)發棵期、塊莖膨大期和休眠期4個階段。

壹、發芽期

從山藥塊莖的頂芽(或不定芽)開始萌芽到出苗為發芽期。山藥栽子出苗較快,大田條件下需20~30天;山藥段發芽時間較長,歷時40~50天;零余子發芽較快,壹般20~25天。在發芽過程中,由芽頂向上抽生芽條,由芽基向下形成塊莖。

與此同時,於芽基內部從各個分散的維管束外圍細胞產生根原基,繼而根原基穿出表皮,逐漸形成山藥的吸收根系。當塊莖長到1~3厘米時,芽條便破土而出。山藥栽子和零余子壹般只能形成壹個芽和壹個塊莖,山藥段可以形成多個芽和多個塊莖。

山藥的萌芽和出苗與天氣狀況有密切關系。如果天氣晴好,氣溫高,土壤水分適宜,則發芽期比較短,出苗快;而陰雨天氣,氣溫較低,土壤含水量高(或土壤幹旱),則發芽期比較長。在土壤濕度大或播種較早及低溫的情況下,往往易引起種薯腐爛,造成缺苗斷壟。

二、山藥甩蔓發棵期

山藥從芽條出土到現蕾開花,開始形成零余子為止,為甩蔓發棵期,時間50~60天。這個時期為塊莖形成初期。芽條出土後迅速生長,7~10天後達1米左右,這時第壹葉片展開,繼而莖葉不斷生長和側枝發生。

山藥栽子根的數量不再增加,須根大量發生,並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山藥的主要吸收根系初步形成。同時山藥塊莖繼續向下生長,在塊莖的周圍發生大量的不定根。

這個時期山藥植株由完全依靠種薯營養生長轉到依靠山藥莖葉營養生長的時期。此期的生長中心,以地上部藤蔓和地下部根系生長為主,塊莖的生長量較小,主要向縱深生長,增粗較少,塊莖的顏色較淺,為乳白色。在栽培措施上應重點抓好中耕松土,促根下紮,清除田間雜草,追施好苗肥,促進藤蔓早發快長。

三、山藥塊莖膨大期

山藥從顯蕾開花到莖葉生長基本穩定為塊莖膨大期,歷時60~80天。又可以分為塊莖膨大盛期和塊莖膨大末期兩個階段。這個時期是地上部藤蔓和地下部塊莖同時旺盛生長的時期,但生長中心已由藤蔓生長轉移到塊莖上來。塊莖幹重的85%以上是在這段時間內形成的。

山藥塊莖的膨大進種,各個時期不同。塊莖自5月中旬開始緩慢伸長,到9月中旬基本結束。伸長速度以月份計,依次是8月>6月>7月>9月,平均日伸長量分別為7.2毫米、6.5毫米、6.4毫米和1.3毫米。以旬計,伸長最快的是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平均日伸長量為分別為10毫米、8.5毫米和9.5毫米。

四、山藥休眠期

從霜降前山藥葉片開始脫落至塊莖第二年萌芽之前的時期為休眠期。山藥不耐寒,秋季當氣溫降到12℃以下時,山藥藤蔓停止生長,葉片進壹步衰老,細胞的原生質和葉綠素等開始解體,大部分營養物質運到塊莖內,最後在葉柄基部形成離層而脫落。

山藥休眠期間,塊莖肉貯藏了大量的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細胞內的含水量降低,原生質黏度提高,頂芽已經形成,芽內各器官分化完畢,塊莖表皮增厚,有利於安全越冬。

山藥的休眠受光照、溫度等環境因素和植物激素的***同影響。秋末的低溫和短日照,有利於山藥體內脫落酸的形成和積累,脫落酸的存在對發芽有抑制作用。山藥的休眠後期,塊莖體內的脫落酸逐漸減少,而促進發芽的赤黴素逐漸增加,第二年春天條件適宜時塊莖即可發芽生長。

山藥進入休眠期後,此時塊莖產量最高,營養物質最豐富,香味最濃,品質最優,應抓緊時間進行收獲、貯藏,防止受凍腐爛,同時做好選留種工作,確保來年的種薯供應。

擴展資料:

壹、生長環境:

山藥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喜溫暖向陽地方,但怕霜凍,忌連作。

二、地理分布:

原產亞洲,我國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並有野生分布,主產於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地。

三、營養成分:

每100g山藥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4.4~19.9g、蛋白質1.5~2.2g、脂肪0.1~0.2g、薯蕷皂苷50ug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碳水化合物以澱粉為主。山藥中的黏性物質由甘露聚糖與球蛋白結合而成的黏蛋白。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