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級關於端午節詩句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2. 壹年級作業過端午節寫幾句話1、端午節的時候,老人們總會用五彩絲線編壹些好看的手繩,給調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壹些的孩子,還會掛上漂亮的小香囊,據說是辟邪驅毒的。
2、端午節的由來直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有紀念伍子胥說,亦有紀念孝女曹娥說等等。但壹直被廣泛盛傳並最被廣泛認同的是紀念屈原說。
3、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粽子,關於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莫過於祭奠投身汨羅的偉大詩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應該帶著壹股濃重的悲情色彩。
4、端午節含蓄蘊藉,內斂而不事張揚。它沒有磅礴的氣勢,也沒有宏大的場景,壹切都是那麽平緩而舒坦。每家每戶獨自為節日的喜慶而忙碌。
5、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壹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壹種欽佩,贊頌。
6、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7、故鄉的端午節,浸透著壹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8、故鄉的端午節喲,妳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9、老家過端午節,會像過年壹樣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鹹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壹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10、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3. 端午節古詩有哪些1、《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2、《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4、《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5、《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6、《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7、《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