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和普通咖啡的口感有什麽區別?
要理解以上問題,要從咖啡的味道說起。
有人說咖啡苦,有人說咖啡不是苦就是酸。那麽咖啡到底是什麽味道呢?我參考韓懷宗老師《精品咖啡學》裏的說法:咖啡有苦、酸、甜、鹹四種味道。這應該是比較權威的說法。
在四種口味中,苦味和酸味最為人熟知,因此成為咖啡的代表口味,而甜味和鹹味則不是那麽明顯,而是實際存在的。
談甜。咖啡的甜味不明顯,沒有蜂蜜甜。它的甜夾在酸味和苦味之間,妳得細細品味,慢慢體會。壹般來說,優質咖啡甜度高,低端咖啡壹般甜度低。多喝精品咖啡,和低端咖啡對比,妳會體會到甜味。我在國內喝過的甜度明顯的咖啡有:以花為主,部分曬幹的悉達多,蜜吻,巴拿馬玫瑰夏。
除了鹹味。也是存在的。從我個人經歷來說,我曾經感冒過,舌頭味蕾遲鈍。我喝了壹口涼涼的葉佳雪菲,感覺又酸又鹹。還有壹次,在酒店喝了壹杯很淡的冷咖啡,嘗起來很鹹。但它是如此不起眼,以至於普通人都可以忽略。沒有壹種咖啡以鹹味聞名。
雖然咖啡有四種口味,但這四種口味並不是判斷咖啡好壞的依據。
根據咖啡專業知識百科,主要依據是香氣——舌頭和鼻子都能感受到的香氣。
香味越濃郁,咖啡越高級。
我覺得“味”這個詞比“香”更容易理解。也就是說:壹杯咖啡,如果它的風味更好、更豐富,就更高端。
如果妳還覺得有點抽象,那就來看看咖啡分級的流程——“杯測”。
在業內,如果妳想認真評價壹款咖啡,那麽妳必須進行杯測。每個參加杯測的人都會根據以下幾點來量壹杯咖啡。
如妳所見,壹杯好咖啡並不容易。必須是全才:味道夠香,夠純,夠甜,夠酸,醇厚,香味濃郁,回味甘甜持久...這真的不容易。現實中,每壹項都得高分的咖啡並不多。不過沒關系,只要最後分數超過80分,也算是精品咖啡了。
有壹個細節需要註意:咖啡四種口味中的“甜度”和“酸度”,對應的是評價指標“甜度”和“酸度”。所謂甜度,是指壹杯咖啡的甜度;所謂酸度,由強度和質量兩個分指標組成。這就需要壹杯不僅酸,而且酸的好喝的咖啡。比如醋酸不是好酸,酸再濃分數也不高,而柑橘酸是好酸。如果酸很明顯,得分就高。另壹方面,苦味和鹹味不是評價指標。
所以單看口感,如果壹款咖啡酸甜純正均衡,相對容易成為高端咖啡;如果壹款咖啡只苦不酸,或者太酸,更容易成為低端咖啡。當然,最終的結果取決於各種口味咖啡的質量和強度。
我從自己的經歷來說說“苦、酸、甜、鹹”中高檔和低檔咖啡的區別。
先說鹹味。其實我們可以忽略鹹味,因為它的存在感太低了。
至於甜度,就更容易說清楚了:壹般來說,咖啡越好,甜度越高。之前說過,就不贅述了。
為了酸味。低端咖啡可能缺少酸味,比如壹般的羅布斯塔咖啡豆,苦味明顯,喝在嘴裏感覺苦而不酸。其他的低端咖啡雖然酸性很大,但是“不好”。比如肯尼亞的壹些咖啡就有“磷酸”的味道,咽下去就能讓人五官縮成壹團。精品咖啡的酸度是水果的酸度,口感好很多。例如,曬幹的耶加菲有柑橘味,洗過的耶加菲有檸檬味。這些都是好吃的酸口味。同樣以酸味聞名的還有:悉達多、哥倫比亞、桂霞等。當然,這些咖啡的甜度也高於低端咖啡。
先說苦(以下有爭議,僅個人觀點)。我們平時總說這個咖啡苦,那個咖啡苦,其實很籠統。我們還是要分清到底有多苦。低端咖啡的苦是那種劣質的苦,具體來說,可能是泥、煙、膠、皮、黴的苦;精品咖啡的苦,沒有這些劣質的味道,可以說是“好苦”。這方面最典型的,我覺得是美國科納咖啡。科納咖啡有壹種獨特的“火山灰”味,其實有點“苦”,帶著泥土的味道。但是啊,如果我們簡單粗暴的說它嘗起來“有點苦”,那不是把它和低端咖啡的苦混為壹談了嗎?我怎麽受得了!其實科納咖啡很好喝:甜度很高,香氣飽滿,口感清新,就像壹股小小的泉水小溪——帶著這種難以形容的“火山灰”或者“苦澀”的味道。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它的味道,我只好用“甜中帶苦”,或者“少苦”或者“好苦”來形容;而有的人直接說這只是壹種風味,並不苦。
又壹次,我們聽到有人說某某咖啡完全是“苦”的。發生了什麽事?妳不是說所有的咖啡都有苦味嗎?我的理解是,如果壹款精品咖啡的酸基和高甜度,苦味被很好的掩蓋,我們會直接稱之為“無苦味”。比如之前提到的:蜜吻,以花為主,玫瑰之夏。但如果對壹個初學者說“不疼”,其實是誤導。有壹次給壹個咖啡還年輕的朋友做了壹壺玫瑰夏。他說,第壹口還是有點苦。怎麽能說是“苦”呢?在他心目中,只有真正的果汁才是“苦”的,玫瑰之夏也只是有點像果汁,但還是苦的。事實上,也許他也是對的。但是我真的不忍心叫薔薇夏苦。
咖啡愛好者們,希望以上信息對妳品嘗咖啡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