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蒿的鑒別方法
來源黃花蒿:又名油蒿、細葉蒿。是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全草。
產地和分布全國各地。更多的是自產自銷。
鑒別要點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 .)莖圓柱形,無開花嫩枝,多數葉片羽狀分裂斷裂;有花穗或果實的枝條,有稀疏或脫落的葉子和總狀花序,有特殊的香味和苦味。
經典識別1神農本草經典:“艾草味苦寒。壹株黃花蒿。盛川澤。”2梁《名醫錄》:“青蒿生華陰川澤。陶弘景說:“到處都是,就是黃花蒿,人們也拌香菜吃。”4五代韓寶生說,“嫩的時候醋泡,自然香。葉似蒿草,背不白,高四尺。四五月份采集,每天入藥。5宋說:“黃花蒿苗生於春,葉極薄,可食用。至夏有四五英尺高。秋天過後,會開出細密的淡黃色花朵,花下的花梗會結出果實,比如玉米,八九月份會在陰涼處采集種子。根,莖和子葉也入藥……”6口宗曰:“黃花蒿春最早,人以為是菜,根紅葉香。沈括的《孟茜筆談》說:黃花蒿有兩種:壹種是黃色的,壹種是青色的。草藥叫青蒿,但也不壹樣。銀穗與陜西之間,蒿叢中有壹兩個巢,全是青的。當地人管它們叫青蒿。莖葉和油蒿壹樣,但是油蒿是淺藍色的,這個油蒿是深藍色的,像松樹的顏色。深秋,剩下的蒿黃了,還是綠的,香的。恐怕古人用之,少年深者勝。不然蒿為什麽不綠?”7明《本草》:“蒿。川谷川澤無處不在。葉、果、根、根皆可入藥,莖葉適合春夏。”又談邪蒿,蒿等。再按:“諺語‘三月苦艾,四月苦艾’人人背。兩種藥只有壹種有嫌疑,而且因為老嫩而有了不同的叫法。殊不知,雖然葉子相似,但物種不同。艾葉背面綠色,結出果實;茵陳蒿的葉子是綠色和白色的,沒有花。在寒冷的冬天,情況尤其不同。茵陳蒿的莖不枯萎,春天莖上會長出葉子,因幹枯老邁而得名。油蒿的莖幹枯萎,然後春天從根部長出幼苗,如草復生,這就是著名的油蒿。變老的可以在三月收割,產生新苗的只能在四月變成。李時珍說:“黃花蒿苗生於二月,莖粗如指但肥而軟,莖葉深藍。它的葉子略像苦艾,但它的臉和背是藍色的,它的根又白又硬。七八月的細黃花,挺香的。強如麻子,裏面有細籽。9清《本草求真》:“青蒿甚香。它的形狀像苦艾。.....讓兒子不要做葉子,讓根不要做莖。」
快速鑒別莖呈圓柱形,直徑2 ~ 8毫米,表面黃褐色,有縱脊,堅硬,斷中心有白色果肉。未著色的嫩枝,有許多羽狀全裂的葉,細裂成線,脆而易斷。有穗狀花或果實的枝條,葉子很少,或脫落較多。花形成復合總狀花序,大部分已經脫落。它有特殊的香氣和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