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味就是那八味。
浙江的道地藥材很多,但以“浙八味”最為著名。“浙八味”實際上是指白術、白芍、浙貝母、杭白菊、元胡、玄參、麥冬、郁金這八味中草藥,因其品質好、適用範圍廣、療效好而被歷代醫家推崇。早在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浙八味”的應用就有58處。明代著名藥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宋代圖文並茂的《本草》說:“白術生於杭州、越南。”可見“浙江八味”早已名揚海內外。壹些著名的老藥店,如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杭州胡慶余堂,都選擇“浙八味”作為配方。“浙八味”在浙江的種植歷史悠久。
據統計,從65438年到0996年,延胡索在浙江種植2.7萬畝,產量270萬斤,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0%。白術種植4200畝,產量472萬公斤,約占全國的40%。但由於浙江沒有中藥材市場,缺乏購銷流通環節,浙江“浙八味”產量波動較大,極大地打擊了藥農種植的積極性。以浙貝母為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浙貝母長期供不應求。上世紀70年代,浙江產區在國家藥材公司的支持下,采取各種措施控制商品田,發展丹田。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到80年代中期,商品量達到450-500噸,可以滿足全國的需求。90年代以來,由於藥材銷售不暢,藥農積極性降低,70年代新開發的壹些新產區(余姚、奉化、舟山)和老產區(象山、鄞縣)紛紛將種子作為商品出售,僅田田壹地就減少了數千畝。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後果不堪設想,國家花了十幾年扶持的浙貝母基地也名存實亡。再比如玄參。60年代,全省種植面積7445畝,產量1.25萬公斤。但到了90年代,由於同樣的原因,藥農種植的積極性大大降低,產量始終處於較低水平。主產區磐安縣每年庫存約100噸。過去麥冬的產量每年在200-250噸之間,還可以出口。但近幾年產量大減,1996產量只有50噸,和過去沒法比。1997杭白菊種植面積約4萬畝,產量3200噸,預計收入7600萬元。但由於在浙江沒有直接交易場所,需要運輸到外地,導致運輸過程中質量下降,收入減少17萬元。此外,國外藥商為了牟取暴利,往往將四川麥冬冒充麥冬,長期以來給“浙八味”的聲譽和發展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盡快建立浙江中藥材流通市場十分必要。
近年來,浙江正在加大和深化對“浙八味”的研究,應用高新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和細胞工程,在加快浙貝母等“浙八味”的繁殖和提高藥效方面取得了成功。最近,浙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已經開始研究白術脂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制備工藝。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浙江八味”會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zyywh/ysys/02% 2 easpx & amp;b = 0 & ampa = 79 & amp用戶=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