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香魚和銀魚的區別是什麽?
丁香魚:魚雖然個體小,但營養價值很高,系小型經濟魚類。它體圓狀而側扁,身長2—3.5厘米;背部青綠色,腹部銀白色;眼大,吻圓突;無棱鱗,無側線。其個體雖小,聞之似丁香花味,體形似漁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魚。分布於我國東海,主要產地在浙、閩兩省的近海水域。
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整條可食;又是海產的調味品。佐餐時,用它泡湯、或拌涼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撲鼻,生津開胃。據祖國藥典記載:“海蜒,味鹹性溫,有清熱、止瀉之功效。”民間還用於治療慢性腸炎、肺結核等癥。
據分析,丁香魚含大量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預防和治療心血管循環系統的疾病具有特殊療效。而脂溶性的VA、VE,對人體防癌,抗癌延緩衰老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丁香魚要冷凍保存才不會變色變味,食用時用溫水略為漂洗,可以去除冰渣,日本人常用來煮粥食用,臺灣人也如此,對兒童與老人最為滋養。?
銀魚: 亦稱冰魚(icefish)或玻璃魚(glassfish)。銀魚科(Salangidae)銀魚屬(Salanx)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稱。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
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產於長江口的體形略長,俗稱“面丈魚”、“面條魚”。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產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
銀魚,體細長,近圓簡形,後段略側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壹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下頜前端沒有聯合前骨,但具壹肉質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後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著。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壹行大鱗,壹般為18~21個。背鰭和尾鰭中央有壹透明小脂鰭。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死後體呈乳白色。體側各有壹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腹部至臀鰭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後端合而為壹,直達尾基。此外,在尾鰭、胸鰭第壹鰭條上也散布小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