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北京的四合院最典型,文化內涵最深?
要點:四合院是老北京最基本、最典型的住宅形式。標準四合院的基本格局應該是這樣的:大門位於東南角。大門占據了房屋的地形,其形狀可分為明、金柱、如意和蠻子。門正對著墻,前院在左邊。大門西側是壹座倒屋,後墻對著胡同。最靠近大門的壹間是門房,其他的多用作客房。倒屋的西端是廁所,和院子是分開的。前院北面是後院,被吊花門和東西向延伸的院墻隔開,吊花門後檐上設紗門擋住內院,表示是內院,必須請客人,妻子不能輕易出。內院北面是正房,作為祭祖、會客、全家團聚、長輩居住的場所。主房間的壹切都延伸到側廳之外,作為長者的臥室或書房。內院東西兩側是廂房,作為已婚或男小三居住和睡覺的地方。東廂房和二墻之間還有小房間,大部分是東南角的廚房。懸掛的花門、廂房和主房由遊廊連接。翼與翼之間的小院,俗稱“魚鰓”。這樣的四邊形是雙入口四邊形。有的四合院主屋後面有後院,北面有壹排後屋。後蓋屋西北角有後門,屋內用於妻子、仆人的住宅或倉庫。這樣的四邊形是三向四邊形。較大的四邊形都是兩個或三個四邊形串聯或並聯。南北多少個院落叫“入口”,東西多少個院落叫“群”或“行”。精致的豪宅大門還會在四合院的壹側建壹個花園。住四合院很舒服,也很安穩:種花種樹(以西府海棠石榴為正宗,絕不種松柏),養魚,夏天搭涼棚(用蘆葦墊和杉木桿),冬天搭溫室(用棉墊和杉木桿),冬暖夏涼,通風透氣,吃喝睡都可以在院子裏解決。阿清王朝的孫稱贊北京四合院的“十大樂事”,房屋涼爽,院落開闊,建築古樸,花木稀疏,冬有火,夏有涼棚,結構多變,對稱和諧,生活方便,環境幽靜。四合院的建築規格體現了中國的禮制、宗法制度和陰陽、風水等傳統文化。有壹條南北中軸線,長輩居住的主屋位於中軸線中央。庭院和房屋組合成壹個正方形,房屋四面而不是平行建造,體現圓形的地方。單組住宅(如壹個主屋和壹個側屋)必須有三個或五個房間。地形不夠就必須破,比如“四破五”。這種對種植樹種的講究,體現了陰陽之分(松柏為幽宅之樹)。大門必須開在東南(胡同北側的院子)或西北(胡同南側的院子,重要的是從西北角到東南角,進入官門)。排水口應該在大門的東側。中軸線稍微偏了壹點。相鄰院落的大門和倒屋不能完全在壹條線上,必須錯開。這些講究雖然源於復雜的八卦理論,但卻符合北京的自然條件:冬天刮北風,夏天刮東南風,城門可以避寒,東南納涼。北京的整體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大門東南墻外是胡同,而不是別的房子。西南角雖然也毗鄰胡同,但大多是廁所。這裏排水必然導致汙水排放,所以必須在東南角進行排水。等壹下。從四合院的建築中也衍生出了許多特殊的文化,如門板、門釘、麻雀、對聯、門檻、走板、象眼、鼓石等,不僅實用,而且演變成了藝術品,再回頭看,中國的祖先從築巢、窯洞演變到現在,有些生活方式還在延續。比如南方的欄桿屋直接延續了“巢”的形式,北方的窯洞直接延續了“洞”的形式。但我們沒有窩穴的想法,追求更舒適的居住形式,而是選擇了以泥為磚,以原木為結構的中國建築風格,這與古埃及、羅馬、古希臘到古印度以石頭為原料的建築風格完全不同。到了極致,就是《建築法式》中總結的梁、柱、鬥拱結構。再者,中國在《周禮》中明確,建築規格必須體現天人合壹和王權至上,房屋只能是平房,高大多層建築只能出現在皇家和宗教建築中。所以四合院只能是平房,不可能成為西方古代國家那樣的城堡。現在,大多數有壹個中軸線、四面墻和沿墻的建築被認為是四合院,甚至故宮、王宓和寺廟也被稱為“大四合院”。這太籠統了。不合適。因為四合院是“人”的住所,故宮是皇帝的住所,王宓是貴族的住所,寺廟是供奉神佛和僧侶居住的地方。從大門、高度、寬度、顏色等方面來看,四合院與故宮、王宓和寺廟有很大的不同。至於那些沒有內外院的,按照朱家溍的老話,只能稱之為“四居室”。所以,西三條的魯迅故居,前海西街的郭沫若故居,都不是標準的四合院。而且山西陜西等地的四合院和北京的四合院完全不壹樣。沒有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密切關系,叫“四合院”就好了,也沒必要算四合院。四合院是老北京獨特而典型的民居建築!越是獨特,越是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