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怎麽讀啊?
讀音
cí
bā
糯米用木制飯甑蒸熟,倒入石臼舂打至爛,取出揉成壹個個大小適度的糍粑團,加糖即可食用。或放入竹籮中滾粘上壹層糍粑粉(黃豆炒熟磨成粉,摻入紅糖制成)即可。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糍粑制作工藝精細。把上好糯米蒸熟後,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飯全融,
像棉團狀,然後再取出糯漿做成圓團,放入蒸籠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內餡,如豆蓉、蓮蓉、芝麻桂花糖等,質地細膩柔韌、
潔白晶美,如趁出籠時熱氣騰騰,再裹上點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口感細滑沁甜。為桂林名小吃之壹。
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糍粑的習俗。糍粑的制法是:取上等糯谷,最好是殼薄質軟的紅谷糯,經加工成白凈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裏蒸糯米飯,放進石臼裏,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舂糍粑的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糯米飯粒便粘不住。經過用力舂搗,使之成羹狀,然後做成如雞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黃糖等配制的佐料粉,吃起來柔韌鮮滑,香甜可口。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說的是每逢農歷十月初壹,家家戶戶做的糍粑熱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