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印象
學的第壹句潮州話就是“夾爹”,喝茶的意思。茶文化在這裏盛行,據說家家戶戶都會擺著茶海,朋友客戶來了邊喝邊聊,倒是能遮蓋偶爾沈默的尷尬。我走街串巷的時候,各種賣服裝手機文具蔬菜的商家也都擺放壹桌茶海,這種混搭在市井的氛圍裏也並不顯得違和,買賣不成仁義在,進門就是客。
潮州的特色茶葉叫做鳳凰單叢,名字充滿詩意。有趣的是最近去的城市都有自己的茶葉品種,蘇州的碧螺春,杭州的龍井,我不懂茶,但是到了當地都會品壹品,記住這個味道,算是給這座城市留下點回憶。
潮州街邊還有壹些涼茶店,牌子上列了各種癥狀,對應著不同款式涼茶,仿佛包治百病。我買了壹杯清熱止咳的,店員還會詳細的問我白天咳嗽還是晚上咳嗽。價格還不便宜,壹小杯就20多,濃濃的中藥味。明明叫涼茶,卻很燙手,喝了壹身汗。
潮州滿大街都是這個字,開始不明其意。其實就是各種米,面,等加工而成的食品。最多應該算是牛雜粿條,和米粉很像。這裏的人很愛吃,也很會吃,從美食之都廣州來的小夥伴都甘拜下風,她在朋友圈壹發說抵達潮州,潮州的朋友回復了滿屏的菜名。請跟著念壹遍,默默留下口水。
北京的涮羊肉把羊發揮到極致,潮汕的牛肉火鍋專門玩牛的各種部位,雪花肉放在漏勺裏,上上下下四五次,肉上還帶著血絲,入口即化。漏勺可以架在湯上,起到保溫的效果。當地朋友壹邊吃,壹邊開玩笑說“沒有壹只牛能夠活著離開潮州”
據說潮州人都知道“鐺鐺鐺”是指廣濟橋,“鐺鐺鐺”這個梗源自抖音的壹段廣濟橋燈光秀視頻,火爆全網。
白天的廣濟橋是四大古橋之壹,因古代修橋技術的限制,橋的中間用船連接,相連時供人們通行。斷開時起到泄洪、通航的作用。被茅以升贊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晚上的廣濟橋是抖音網紅,五彩的燈光照在橋上,配合著音樂的節拍變換。背後的韓山上也有燈光相呼應。廣濟橋真是很好的營銷案例,也是潮州的名片。既有歷史故事,又迎合了現代年輕人的視覺喜好,讓古橋有了第二春。
都說西方是海洋文明,更個人主義,更講究規則和誠信,東方是農業文明,更具備集體性,更保守。潮州人應該算是兩者的有機結合,既開放冒險,又有著厚重的傳統。因為緊鄰大海,遇到日益稠密的人口,很早潮汕人就坐著“紅頭船”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了。僑居海外的5000多萬華人當中,超過五分之壹是潮籍人士,潮州人在全球華人富豪榜上占據了1/4的財富,前100名華人富豪中就有近30名來自潮汕,東南亞11個國家約70%資產掌握在華人手裏,潮州人約占其中壹半。於是潮汕人可以很有底氣地說:
潮商最知名的算是李嘉誠先生了,廣濟橋也是他主要捐資修繕的。
去有點歷史的城市,都會去古城逛壹逛,感受壹下當地老居民們的生活。大城市的樣子總是雷同的,吃穿住行基本統壹連鎖,喝星巴克咖啡,逛萬達廣場,住恒大的房子,吃金拱門。在這種環境下,唯有古城區興許還能找到當地人原本的獨特生活風貌。
清晨走在古城的巷子裏,電動自行車壹輛輛穿梭而過,喇叭聲讓人很難睡懶覺,菜攤上各種蔬菜,剛殺的魚,不知道名字的水果。找了個人最多的早點攤買了個春卷,蹲在街邊吃上。
穿梭在甲第巷,很巧合走進壹個潮州民居博物館,8元門票,壹樓介紹了壹些潮州風俗,潮州方言,功夫茶,潮商的信件,潮州的音樂與戲劇,二樓是潮繡的培訓基地,壹群頭發花白的老人在做著繡工。不知道是業余愛好,還是以此謀生。四樓可以俯瞰整個潮州古城區,視野很好,近處是層層疊疊的老屋頂,遠處新城的高樓與山巒重合在壹起。
各地的古城味道都很相似,從北京的胡同,蘇州的小橋流水,伊犁的喀贊其民居,濃濃的生活氣息,從家門口流露到小街小巷外。仿佛每個角落的老物件都有個故事等待著妳發現,但是又不像是博物館裏隔著玻璃供人觀摩,他們還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
不知道是哪位老板有這麽好的想象力和執行力。K歌和捏腳相加整合成壹個新的品類。“k歌沐足”在潮州還不止壹家,很遺憾由於時間原因,沒有來得及體驗。但是那種酸爽的畫面已經在我腦海裏了,臥倒在躺椅上,手拿麥克,腳入沸水,壹股熱流順著腿直達頭頂,來感覺了,男的就點“死了都要愛”,女娃點“青藏高原”,眼看唱到高音就要上不去了,按摩師猛按湧泉穴,壹切都是那麽完美。
旅行是壹個找不同和找相同的遊戲。
不同裏有見識,相同裏有感悟。
各有各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