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菜譜上有很多烹飪詞,不知道是什麽意思。有人知道嗎?我早知道了
渣餅:也叫豆渣餅。將小米、綠豆或黃豆去皮,泡粉,用小磨調成稠糊狀,用小勺挖,放在鏟子上煎成核桃狀的餅,兩面煎黃時鏟起,用清油煎成柿餅黃,即為渣餅。
渣泥:將炸好的渣剁碎,加入香菇、竹筍、火腿,炒成泥狀食用。
渣:綠豆浸泡後磨成糊狀。去皮後,面糊攤成圓形塊,折成長約7厘米、寬約5厘米的餅。
花下藕:本省七月荷塘下嫩藕。
鮮核桃:本省7月收獲的核桃,去皮鮮核桃仁,可用於涼拌、炒菜。
蝴蝶蘿蔔:紅白蘿蔔豎著劈開,切成蝴蝶形的條,再用偷來的刀切成片,就是蝴蝶蘿蔔,可以做糖醋蘿蔔,也可以做烤鴨(也就是頭配)。
菊花蔥:將蔥切成7厘米長的段,左手握住蔥段的壹端,另壹端露在外面。右手拿刀,將蔥白外露部分垂直(當地稱“切”)刻4~7刀,深度約6厘米。用清水浸泡,蔥白會卷成菊花形狀。
蘿蔔芽:第壹年的蘿蔔經過冬儲和第二年春節後,是壹個嫩芽。
這個不好:就是把這壹帶的酒糟做成料酒,再加點胡椒粉和鹽,泡在料酒裏。夏天太陽曬後,變成淺棕色。
南棗:壹般指白棗,產於杭州、紹興,用小麥、糯米發酵而成。
大豆種子:指未成熟的大豆種子,充滿果肉,綠色,嫩滑。
大配合頭:指長5cm,寬1.5cm,厚1.5mm的長方形薄片..如果原料不夠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長度、件數或原數來使用。還有壹些食材需要切段或者切絲。總之,搭配的大頭要美觀大方,要看菜品和容器。大配頭多用於扒、烤、清湯類菜肴。
小配頭:小配頭可分為絲、片、丁等。絲只有3厘米,片只有1.5厘米,丁只有1厘米。如厚樸片、蔥、姜、蒜、木耳等。,被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馬牙片、大小骰子或加工成花、米、絨等。
花椒油:鍋內放入大油或清油,油八九成熱時放入花椒,炸熟時取出,即為青椒。
蔥椒:蔥椒是將花椒浸泡在紹興酒和鹽水中,用蔥、姜切碎搗成泥狀,就是蔥椒,放在小壇子裏備用。
道士帽:也叫“蒜苗”。從蒜苗上切下蒜葉,先用豎刀在1/2處切入蒜苗,再用平刀向前達到7 mm,用豎刀切下。同理,兩套切成兩頭尖,中間連在壹起,像兩頂道士帽對著戴,故稱“道士帽蒜苗”。因為受不了,老是摔倒,有人稱之為“被蒜苗絆倒”。
水粉:也叫濕盤,用來堆菜,壹部分放在盛有少許水的水碗裏。
頭湯:也叫果汁湯。熬骨頭、雞鴨、豬肉等。在壹個幹凈的水罐裏。當肉熟到可以撈出時,撇去油,晾涼,就是第壹道湯。
白湯:也叫牛奶湯等等。將豬骨、雞肉、肘子壹起放入清水鍋中,蓋上鍋蓋,用大火煮至湯汁呈乳白色。
毛湯:將肉去骨後的豬骨放入水鍋中煮。這個湯可以壹邊煮,壹邊加水,雞骨頭,碎料等等。
清湯:用雞笤帚(雞胸肉剁成泥)把第壹口湯清幹凈,增加鮮味,去除雜質,使之晶瑩剔透。
湯盤:清湯暫時變稠,然後用雞掃子盤好。
追湯:在清湯中加入雞鴨,小火熬制,彌補其營養風味。
偷刀:看不見摸不著。比如“蜜烤方肋”表面看起來是壹大塊,實際上是用偷來的刀解成了壹個小方塊。並剪成夾子形狀,叫切刀偷刀。
膨脹雞:為了方便加熱和美容,將雞的嘴和爪子的1/3,以及手臂的尖端,經過初步處理後,從雞身上切掉。有些菜擴張的時候需要打眼,打頭,撓爪,斷骨。
魚展開:為了方便加熱和美觀,將初步加工後的魚切掉胸鰭和背鰭的1/3,尾鰭修剪整齊。
馬牙段:將洋蔥從中間打孔,切成2厘米長的段。
骰子骰子:正方形,有1厘米正方形和1.5厘米正方形。
象眼石塊:兩頭尖中間寬,壹般長4厘米,中間寬1.5厘米,厚1.5厘米,斜2.5厘米。它的大小可以根據主料和容器的大小來確定。簡單來說就是看起來像鉆石,像大象的眼睛。
菱形塊:類似象眼石塊,但沒有象眼石塊規則。
多米諾骨牌:長方形。壹般長5厘米,寬2.5厘米,厚7毫米,小的長2.5厘米。其大小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滾塊:通過滾原料,斜立刀,將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塊,如烤茄子。
綠豆丁:壹種小綠豆丁,大約5-7毫米見方。
砧板:不規則的原料加工成基本壹致的塊狀,壹般長5厘米,寬1厘米,厚1厘米。可以采用先分後切或先刪後切的刀法。
雪花:形狀像雪花的薄片,壹般厚1.5mm,長和寬分別為1.5cm。
柳葉:形似柳葉,多由竹筍和茭白制成。壹般都是5厘米長,1.5毫米厚,壹頭尖壹頭寬。
宋麗:煮熟的原料面條是靜止的,裏面的大塊肉被撕成小塊攤平。如鹵鴨、清蒸全鴨等。
橫刃:又稱斜刃。操作方法是左手壓原料,右手握刀,刀背向外,略高於刀刃,使刀身傾斜,成品為斜茬片,如腰片、海參、肚片等。,都采用臥刃的方法。
刪除:為了讓原料內部變松,斷而不碎,滑動刪除。比如煎蛋。
解決辦法:就是切不透,壹般是原料的2/3或者3/4,比如腰花,但是在操作上,用的刀法不壹樣。
喇嘛:厚絲,長5厘米,厚7毫米,寬7毫米。
麻:就是把主料浸在調料裏,多用於幹炒菜。烹飪前臨時浸泡使原料入味,時間比較短。
維護:對已開發和未開發的原材料進行不同方式的維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了:加堿加快原料準備。有的上下加熱,使其眩暈,也叫舉。為了使壹些原料肥嫩滑,去除異味,加入適量的堿進行提取,然後去除堿味。
巴:就是將經過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用滾湯或開水浸泡。這個洗澡的過程叫巴。比如冬天,要把拌好的肉煨壹下,才好吃不涼。
有很多用途。壹個是保持水,以便它可以使用很長壹段時間。如果炒菜,在鍋裏加水,加入竹筍等原料,把水倒入鍋裏。二是用於湯菜,比如豬裏脊肉。鍋置火上,加清水加熱至六七成,放入裏脊肉絲,待肉色變淡時撈出,再加入清湯和調料即可食用。
殺:為了去除原料的異味、浮油和水分,在開水或湯裏加鹽水和料酒,然後把原料放進去,煮開撇去,再取出。
浸泡:將原料放入沸水中使其凝固,避免營養溢出。
撒粉: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放入沸騰的鍋中快速攪拌,然後立即取出。如蓮藕、芹菜。
蘸:將原料放入熱水或煮湯中,立即取出。如果把卷心菜浸在熱水或沸騰的湯鍋裏,它可以收縮變軟並保持顏色。
幹汁:炒菜的壹種操作。榨幹汁後的菜品光亮有光澤,桌上還有小氣泡。具體做法是:在炒菜的汁液中加入熱油,壹手搖鍋,壹手用勺子推汁,使油融進醬汁中起泡,稱為汁幹。
飛水:是水,也叫水。壹種在沸水中熱燙原料的方法。
追:將生肉放入冷水中,使血液溢出,滲入水中,使其鮮嫩幹凈,色澤美觀。如果炸了裏脊,就把它切開,在水裏追。
組邊:將加工好的大白菜放在菜的四周,使菜美觀大方,也稱邊。
鍋墊:用來摘菜的工具,用竹子制成,圓形,直徑約50厘米,有許多八角形的孔,也叫鍋箅子。
折疊:將雞蛋或蛋清加入澱粉中,攪拌成糊狀。將主料放入膏體中均勻抓取,使膏體緊緊抓住主料,便於保持原料的嫩度和形狀。
哈多:把嫩嫩的原料放在籠子裏短時間加熱,這叫哈。Hato使用時間長,要求原料不沾水握得緊緊的。
壹品:選料精細,造型大,美觀大方。嘗壹嘗食物以示尊重,比如嘗壹嘗肉,嘗壹嘗桃子等等。
油震:油燒到八九成熱的時候,把原料放進去,馬上拿出來,這叫震。幹炒菜第二次下鍋,在原料上澆熱油也叫壹震。
擠汁:將菜放入盤中,將汁倒入鍋中,勾入流水中至汁濃,再澆在菜上。
熱鍋清涼油:先將鍋燒熱,放入大油,倒出油,再放入清涼油翻炒,以保持原料的酥、嫩、色。
七裏十壹外:壹種排列形式,即中間1,內圓周6,外圓周11,如真正的炸丸子、炸雞餅。
火:在炒或煮原料的過程中,為了防止食物變老或變硬,在壹定程度上,將鍋從火的上方停壹會兒,然後在火上繼續加熱。
順入:即套碗,蒸熟後,原樣放入頭海碗或鍋墊中。
收汁:炒菜中的湯汁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加熱,可以增加菜肴的濃度、風味和光澤。
燉汁:又稱收汁。菜基本都是及時做好的。為了使它們入味,用小火加熱,基本上收集汁液,以增加菜肴的光澤。
三節:指的是鍋墊的形狀,兩邊低中間高。先在中間橫放壹排,再在上面橫放兩排,放在中間壹排。
鞍橋:托盤裝載的壹種形式,兩排平放,壹排設置在中間。
炒汁:汁不多,但可以盛食物。吃完食物後,盤子裏沒有剩下果汁。
脆皮糊:由雞蛋、澱粉、面粉和植物油制成的粘性糊。它被用於諸如烤焦和鍋烤之類的菜肴。
皮糊:由雞蛋、澱粉和原油制成的糊。用於煎、炸等菜肴。
玄糊:就是用適量的面粉和蛋清混合攪拌而成的糊(糊不掉下來,看起來像泡沫),比如炒朝鮮肉。
雞糊:將雞胸肉去皮去骨,剁成泥,放入盆中,攪拌蛋清和澱粉,然後將蔥、姜水和鹽面攪拌至成糊狀,再加入適量大油攪拌均勻。
魚蝦醬:制作方法與雞蓉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皮和刺要清洗幹凈,適當控制用水量。
洋蔥:指的是4厘米到5厘米的壹段,拍拍就能用,屬於大配頭。
姜:指的是生姜的原片或壹分為二的碎片,拍起來就是壹根大火柴。
姜汁:將生姜洗凈去皮,搗碎,擠出汁液,再次搗碎,使用時放在壹起,加水文火煨。
姜水蔥:將蔥、姜去皮洗凈,用刀拍勻,用清水浸泡,用清水浸泡。
大油:指用豬肚子上帶筋的板狀油提煉出來的油,純凈潔白,無異味。有人稱這種油為熟豬油。
漂燙:又稱“出水”,是將原料放入沸水或冷水鍋中進行初步蒸煮處理的方法。
過油:以油為傳熱介質對烹飪原料進行初步烹飪的方法。小原料通過溫油,也叫“潤滑油”;大型原料經過旺油,又稱“走油”。
掛糊:烹飪前在原料上均勻塗上壹層糊料的過程。
上漿:混合澱粉、雞蛋、鹽等的過程。用原料,使原料外層包裹壹層薄薄的漿料。
增能:在加工成肉末的動物原料中加入精鹽、水、澱粉等輔料,然後反復攪拌,使其色澤鮮亮、肉質細嫩、不沈於水、不散的壹種加工方法。
增稠:烹飪時向鍋中加入澱粉水溶液,使菜湯具有壹定稠度的過程。/又稱“累”、“倦”、“倦”。
溫油:俗稱30% ~ 40%,溫度壹般為70℃~100℃。熱油俗稱五六成,溫度壹般為110℃~170℃。王油俗稱七八成,溫度壹般為180℃~220℃。
滑鍋:壹種將鍋加熱,倒壹點油在上面,然後再倒油的方法。
扒鍋:又稱“煎鍋”,是指將姜、蔥、花椒粉或其他有香味的調料放入熱底油鍋中煸香,然後及時上菜的壹種方法。
高湯:又稱“清湯”、“上湯”、“頂湯”,是指以豬骨、雞骨、鴨架、肉末等為原料,加入不加鹽的雞肉末或肉末,使之清澈如水、濃郁鮮香的壹種湯。
奶湯:又稱“白湯”,原料用清水熬制,顏色為乳白色。
碼味:烹飪前將原料與調味料混合浸泡入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