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臘月是指哪壹個月份

臘月是指哪壹個月份

臘月又稱農歷十二月,是農歷壹年中的最後壹個月。 臘月有臘祭傳統、臘月市和臘八兒等習俗,臘月三十為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午夜壹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壹年便開始了

農歷十二月,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月”。那麽,農歷十二月為何又叫“臘月”呢?

十二月為壹年的最後壹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余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後三戌祭百神”之說,即每逢冬至後的第三個紀日幹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時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這種祭奠儀式稱為“獵祭”。

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於秦漢時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下令制定歷法,將冬末初春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臘日”。

臘月習俗

老年間,“春節”是專指立春而言,把農歷元旦稱作春節是辛亥革命以後的事。明朝時,農歷元旦叫“正旦節”,後來俗稱新年,北京人叫“大年初壹”,除夕叫“大年三十兒”。從籌備到結束這段時期叫“年關”,總稱“過年”。

北京的數代都城,統治者又是不同的民族,因而過起年來,無論是形成內容還是風俗習慣,都比別的地方豐富得多,年關的時間也較長。壹般說,進入臘月到了“臘八”就算進年關了。

壹般年前的準備階段有二十多天,自“臘八”至除夕,這些日子裏北京人是很忙乎的,即所謂“家無虛丁,巷無浪輩”,街上的行人腳步似乎也加快了。

臘月市

壹進臘月,市面驟現繁榮,這是壹年內的特有市場,叫臘月市。先是賣鹹肉(即臘肉)和粥果的,為“臘八”做準備,如核桃、棗、柿餅、栗子、乾菱角米等等,還有各色野味,大佛花等。過了初十,開始賣衛畫門神、掛千、金銀箔、燒紙、窗戶眼、天地百分等等。二十日以後,以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草炒豆等物,是為“祭竈”準備的,二十五日以後,賣芝麻橘、松柏枝等物,為除夕之夜做準備,貨物齊全,琳瑯滿目,價格也相對的漲高,京師諺語有“臘月水土貴三分”之說。

唐花

臘月間進宮的鮮花是在暖房裏培養出來的,也叫“薰花”,明代以牡丹為主,清代時又用金、銅等作為陪襯,紅黃相間,更為艷麗。後來,不僅作為貢品,官宦之家亦互相饋贈。

隆冬臘月花農甚為辛苦,需晝夜不停地攤火,保持溫氣,培養諸花,據說此法始於漢代。後來除花之外,又增加了青韭、蒜黃、冬蔥等鮮嫩蔬菜。可笑的是起初皇宮內不許用這類鮮菜進貢,更不許用來供佛,說這些是“不時之物”有傷於人。

窖冰

臘八那天,京城各河開始打冰,內城禦河所起之冰貯藏在“內窯”。太液池所起之冰,貯存在“雪池冰窖”。各護城河之冰,都在就近河邊土窯存放。待夏季出售。

晚清時打冰已不限於臘八,壹般冬至“三九”期間即可。據記載,打冰之俗起於周代。“周成王命淩人(打冰人)斬冰”,納於淩陰(冰窖)。可見此俗歷史悠久。上世紀五十年代,什剎海邊上依然能見到打冰的。打得整整齊齊的大冰塊,從岸邊坡路上拉走裝車,送往冰窖。

春聯

在祭竈的這幾天中,市面上出現了壹種特殊的職業——寫春聯。文人墨客在街邊巷口放壹小臺售賣春聯,舊稱桃符。壹般都當場書寫,以圖潤筆,春聯的內容基本上是送舊迎新之意。

春聯,壹般都用紅紙,唯有內廷及宗室王公府邸,照例使用白紙,再圈上紅邊藍邊。

門神

北京居民的大門口,除了門框上貼春聯之外,還要在門扇上貼門神。門神有兩位,壹位白臉,壹位黑臉,都是甲胄執戈,懸弓佩劍,威武非凡。有人說這兩位是神荼和郁壘,有人說這是秦瓊和尉遲敬德。其實誰也不是,只是“門神”罷了。

記得,每逢大年三十下晚,我和街坊小夥伴從雜貨鋪取20張財神爺畫,挨門挨戶喊:“送財神爺來嘍!”各家各戶有給錢的,有給棒子面豆餡餑餑的,有給饅頭的,有給塊肉的,給人家壹張財神爺,拿走錢或物,再去下邊門戶。有時喊半天,人家也不開門,也不理我們,我們氣急了,喊聲:“送火神爺來了!”喊完立馬就跑了。

衛畫

楊柳青的年畫很有名氣,由於地屬天津,所以北京人稱它為“衛畫”。壹進臘月,各繁華地區就支棚搭席,如東四、西單、鼓樓前擺攤賣年畫。還有壹種串街賣畫的,用大包袱壹背,沿街唱賣,唱得好聽悅耳清晰喜人。

臘八兒

明代時,於“臘八”之前數日,就將紅棗捶破泡湯,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臘八粥”。粥熟後,供在先祖面前及門窗、圓樹、井竈之上,然後全家皆食和饋送親友。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宮內賞賜的,因而這天也叫“王侯臘”。到清朝又有所發展,還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顯其巧。到了晚清,更是花樣繁多,除了熬粥更加精致以外,還用染了色的桃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和紅糖、葡萄幹等把粥的外觀恣意點綴,使其更加華麗。但是不用蓮子、扁豆、薏米、桂圓等,說是用了以後會傷口味。初七夜開始制作,天亮時粥就熟了,供先祖饋友不得過午。

後來的雍和宮熬粥很出名,因為它是用壹個能容納數石米罕見的大鍋熬粥,並且皇室還特派大臣前往監制。

民間互送臘八粥的同時,還送“激白菜”。這是剛入冬時腌制的。

各家於這天腌制“臘八蒜”,剝蒜浸入醋中,到年三十吃餃子時食用,醋香蒜碧,別具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