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介紹什麽是端午節的由來介紹?
2.聞壹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古代百越人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見聞壹多全集)。考古研究的發展和大量出土文物證實了聞壹多先生的考證是科學的。中國的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共同發源地。從發掘出的原始文物和歷史記載結合起來看,我國江南地區曾經生活著壹個崇拜龍圖騰的民族,即古越族(又稱百越族),端午節就是由他們為祭祀龍的祖先而創立的。
3.人們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月和惡日(見張的《端午節非因屈原》)。漢代的人認為五月五日是壹個邪惡的月份和日子,並有“不提五月”的習俗,即五月五日出生的嬰兒不能由任何性別撫養。壹旦養起來,男人會害父親,女人會害母親。甚至還有壹些說法,比如“五月到了,就再也不動了”“五月蓋房子,頭都禿了”。這種習俗最遲從戰國開始流行,從漢代開始流行。這壹習俗在崇的《論衡》、應劭的《風俗通》和《後漢書》中都有記載。
4.據說端午節起源於夏季的至日(詳見劉德謙的《端午節的由來》)。夏季至日理論的發起人是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風俗習慣史》(香港勤興書店1963出版)壹書中提出,端午起源於古代,三代並流,秦漢時擴展為江河,唐宋時擴展為湖海。端午節源於夏季至日理論,學者們從更廣闊的視角對其進行了研究。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另壹篇《端午節起源論》(《文史知識》第5期,1983)中認為端午節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季至日,並提出屈原與端午節“鬥百草”、“采雜藥”無關。劉德謙在《另壹個關於端午節起源的故事》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了三個主要原因:權威著作《荊楚歲記》沒有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習俗,而是寫在夏季的至日節。至於賽跑,隋代杜太清《玉燭集》將其列為夏季至日上的娛樂活動,可見未必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大詩人屈原。端午節習俗中的壹些內容,如“踩百草”、“鬥百草”、“采雜藥”,都與屈原無關。《季華李》中對端午節的第壹種解釋是:“陽光普照,端午在仲夏,故又可稱為仲夏節。因此,端午節最早的起源是夏季的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