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養麥蟲是騙局嗎?

養麥蟲是騙局嗎?

故障

麥蟲養殖技術麥蟲幼蟲簡介:麥蟲又稱超級面包蟲,是步甲科的壹種幼蟲。麥地那龍線蟲的成熟幼蟲最大長度約為6cm,其營養價值遠超同類學科的其他昆蟲。

麥蟲因為體型大,社會養殖量少,早期主要作為珍稀龍魚、龍魚等高檔觀賞魚的專用餌料。隨著生產養殖技術的成熟,社會養殖量逐漸增加,價格趨於平緩穩定,尤其具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適口性好等優點。逐漸推廣應用於各種人工飼養的爬行動物寵物(壁虎、蜥蜴、烏龜等)。).在海外的專業養魚場和高檔寵物養殖場,麥地那龍線蟲被視為重要的活餌,它將逐漸發展成為相當於甚至取代黃粉蟲、蟋蟀、蝗蟲、蚯蚓的趨勢。

麥地那龍線蟲是壹種完全變態的昆蟲,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從卵孵化到成蟲羽化大約需要三個月。雌性成蟲明顯大於雄性成蟲。

麥蟲的食性很雜,類似黃粉蟲。麥麩、各種果蔬渣、人工飼料、動物屍體都可以吃。目前人工養殖以麥麩為主要原料,添加各種果蔬渣,補充味精、糖、維生素、魚粉、骨粉等;水分主要通過根部、厚葉蔬菜、瓜皮的攝入獲得,避免環境過於幹燥導致昆蟲死亡。

當麥地那龍線蟲成蟲變黑時,就是性成熟,它有不斷交配產卵的習性。交配時,雄性個體與雌性個體接觸,排卵管和授精管伸出完成交配。交配後約2~3天,雌蟲在自己賴以為生的麥麩和谷殼中產卵,多次交配產卵,連續產卵600~1000粒以上,直至死亡。

麥蟲產量是黃粉蟲的3至5倍,成活率高達95%,遠高於黃粉蟲。其營養價值也在黃粉蟲之上。大麥蟲的選育和推廣有望在短期內取代黃粉蟲,成為我國活體高蛋白飼料的主要來源。

大麥若蟲的分類地位

大麥若蟲在昆蟲分類學上屬於鞘翅目、擬步甲科、擬步甲科。它是壹種完全不正常的昆蟲。別名超級面包蟲、超級黃粉蟲、高蛋白蟲。

2.大麥若蟲的形態特征

(1)成體:體長約25 ~ 30mm,體色深褐色,體型呈長方形。臉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黑點,全身無毛刺,背面暗沈。復眼紅褐色,觸角念珠狀,11節。天線終端節點比寬度長,並且第壹和第二節點的長度之和大於第三節點的長度,第三節點的長度大約是第二節點長度的兩倍。

(2)卵:卵長1.5 ~ 2。0毫米,長方形,灰白色,蛋殼脆而軟,易破。卵外有粘液,能附著壹層蟲糞和飼料,能起到保護作用。成蟲壹般壹開始是直線產卵,最後聚集成片,少量散在飼料中。

(3)幼蟲:成體幼蟲壹般長50-70毫米,體厚從前到後基本壹致,體徑約5-8毫米,體壁堅硬,無大毛,全身有細毛刺。體壁有光澤;蟲體中間黃黑相間,中間有壹圈斑點。靠近頭部的三節多為深褐色,靠近尾部的三節也較重,腹面為灰褐色。頭殼堅硬,深黑色。每只腳的腹面近端有兩根粗刺。

(4)蛹:體長約25 ~ 30毫米,乳白色或黃褐色,無毛,有光澤,鞘翅達第三腹節,腹部明顯向腹側彎曲。腹部末端有壹對尖刺,呈8字形,最後壹節腹側面有壹對未分節的乳突。雌蛹乳突大而明顯,兩端扁平,向兩側彎曲,雄蛹乳突小,兩端圓,無彎曲,基部合並,可區分雄蛹和雌蛹。

3.麥蟲的解剖結構

(1)消化系統

大麥幼蟲和成蟲的消化道結構不同。幼蟲的消化道直而長;成蟲消化道較短,中腸發達,質地堅硬。壹般幼蟲有六個馬氏管,直腸又粗又硬,成蟲消化道相對較短。由於生殖系統同時占據腹腔空間,腸道不如幼蟲發達。所以從飼料配方和加工力度來說,成人飼料的營養成分要提高,加工更精細。

(2)男性生殖系統

雄蟲的管狀附腺和豆狀附腺成對發育,說明精巢中有許多精子細胞。羽化5天後,雄蟲的睪丸和附腺發育良好且清晰。活檢顯示,男性管狀副腺不斷擴張和收縮,它向射精管輸送液體。管狀附腺和豆狀附腺可能有助於男性和女性交配時的射精和精液運輸。在交配過程中,睪丸中的精子與附腺排出的產物壹起從射精管排出。每只雄蟲大約有30 ~ 60個精子珠,每只雄蟲壹生中可以交配多次。

(3)雌性卵巢的發育和生殖

剛羽化的雌成蟲卵巢細長,卵小而均勻,卵不成熟。精囊腺體膨脹而不收縮,說明卵巢在羽化後逐漸發育成熟。

羽化5天後,麥蟲的卵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長成的卵進入了兩個側輸卵管,但卵還不是很成熟。精囊及其附腺比早期更發達、更厚,特別是精囊和附腺開始收縮。麥地那龍線蟲出現後二十天,正值產卵高峰期,大量成熟卵沈積在兩側輸卵管內,使兩側輸卵管變圓,卵巢末端的小卵繼續分裂成新卵。如果此時營養充足,護理良好,末端會出現終絲。端粒的出現有望增加更多卵子。

4.大麥若蟲的生活習性和生態行為。

麥蟲成蟲(1):成蟲後翅退化,不能飛,爬行速度快,抓取能力強。喜歡黑暗,怕光,晚上活動比較多。在壹定條件下,成蟲和幼蟲都有自相殘殺的習慣。剛羽化的成蟲為乳白色,2天後逐漸變硬,變成黃褐色、紅褐色和黑色,開始取食、交配和產卵。成蟲壽命壹般在140 ~ 180天之間,平均壽命超過120天。雌蟲產卵高峰在羽化後10 ~ 30天。雌蟲產卵量約為400 ~ 1600粒,平均每頭600粒。交配壹次後,產卵量約為10 ~ 18粒。如果加強管理,可以延長產卵期,增加產卵量。如果使用復合生物飼料,並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平均產卵量可達1200以上。成蟲產卵最適宜的溫度是30度。濕度為60%時,應給成蟲提供充足的精料(如面粉、玉米粉、魚粉、肉骨粉)和青飼料(如南瓜、白菜、胡蘿蔔、冬瓜,或各種水果等。)每天保證正常產卵量。壹個標準產卵箱(80× 40產卵箱)的成蟲數量應該在800只左右,雌雄比例要自然。超過5天後第壹天下的蛋會孵化。如果不及時換板,剛孵出的幼蟲就會爬出屏面。比如成蟲會在青飼料不足的情況下吞食幼體,浪費卵,降低產量。如果成蟲在產卵紙上產卵,應及時將產卵紙收集在壹起進行孵化,但飼料中也會有卵,篩底會有成蟲糞便,應統壹收集進行孵化。飼料中的卵數約占整個產卵箱的八分之壹。麥地那龍線蟲成蟲死亡率很小,每次換盤時死亡率約為2%。成蟲死亡後不壹定要及時清理。其他健康的成年大麥蟲會吞食它的可食用部分。剛死的成年麥蟲也是很好的高蛋白飼料。麥地那龍線蟲吞食其可食用的部分後,不可食用的部分(如頭部、觸須和腳)在換盤時會被清理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