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如何正確解讀教材

如何正確解讀教材

壹、教材是什麽?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課程標準”目標的具體體現,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和學的憑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因此語文教學要圍繞語文教材進行。二、教材解讀的範圍教材解讀不再是狹義地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而是對學生發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解讀,這樣才可以把握教學設計的方向。現代教材解讀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境分析、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解讀,對教學環境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環境分析是指各校內部、外部的環境分析。其中,學校內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學生、師資、學校條件等的分析;學校外部環境分析主要包括有關村社、信息、學校周邊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的分析。教學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各有不同。進行教材分析時,不能單純從教材出發,首先進行學校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學校內外環境的分析越客觀、越準確,對我們的教材解讀就越有幫助。這樣,不僅對教學背景有了準確的把握,並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整合教材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怎樣解讀教材?(壹)教材解讀的內容1.弄清教材對“課標”要求的具體體現。2.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3.把握教材的特點。4.明確教材的教學目標。5.清楚教材中的重點、難點。6.解決教材疑點、疑難。(二)教材解讀的形式1.名師解讀。充分發揮名教師的引領作用。2.教師個體解讀。體現個性化的理解。3.備課組或教研組集體解讀。搭建交流的平臺。(三)教材解讀的層面1.整體解讀。教材整體解讀。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把握,包括學段教材解讀、全冊教材解讀、整套教材的編排特點、整體安排等。2.單元解讀。領會單元安排特點和要求。3.課文解讀。包括課文、註釋、插圖、課後思考等。(四)教材解讀的途徑解讀教材要“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要想壹想“文本究竟說了什麽?”、“文本想要說什麽?”“文本能夠說什麽?”、“文本應該說什麽?”1.與作者對話。實現與作者的對話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要表達什麽樣思想情感,要傳達什麽樣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說什麽?”也就是說,之所以作者這樣表達,背後壹定有壹些相關的因素;之所以這樣描寫,壹定有相關的背景。因此,我們必須註意到作者個人生平、歷史背景怎樣,當時有些什麽思想,做到“知人論世”,只有做到與作者的對話才能實現對文本的準確解讀。同時還要學習作者其它相關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風格等。2.與文本對話。教師細讀文本是教材解讀的重要前提,壹篇課文不管以前有沒有讀過,有沒有教過,都應該細細地讀上幾遍,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上師生對話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之間的對話與碰撞。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師對本文解讀的獨特性行影響著學生思想的發展。《論語》只有區區幾萬字,可是根據臺灣著名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考證,歷代以來,至少有四百多家註解,原文每壹句話都有五六種解法,而且每壹種講法都有道理。這就是說,《論語》的每壹句話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夠透過不同時代研究者的心得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可見,不同的人讀同壹本書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人文方面的書,正所謂“壹千個讀者有壹千個哈姆雷特”。作品壹旦發表,就好比嬰兒離開母體,好不好看,評價全在別人。有時還會出現“過度闡釋”——連作者都沒有想到的,卻被人家解讀的五花八門。其實也正是豐富的“解釋”讓成其為經典。不過在理解文本時,我們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怎樣的解讀才是恰當的、正確的,我們的解讀即使已脫離作者的意圖,也要有自己的東西。我要提醒大家壹點,教材拿來後,首先要自己讀,要不斷的大聲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看到壹些教師教材拿到手裏,文章還沒有怎麽讀,就忙著找資料,看教參,上網搜尋各種教案設計,可謂舍本逐末。3.與編者對話教者要與編者對話,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選編編寫意圖對於老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選編意圖,我們才能將課文定好“位”。只有與教材編者對話,才能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任何壹篇文章,置於特定的學段、特定的單元,有著它的作用與理由。而這又是妳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明確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妳就能確定教學目標,逐步實施妳的教學。實現與編者對話需做到通讀教材,領會全冊教材的訓練體系。教材編寫有其很強的系統性,知識積累和訓練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的。這個系統在課標和參考用書上可以找到相應的闡述。教師把握住了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就先等於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課時就知道哪些知識應該講,應講透,應拓展,應延伸,上課就不會無所適從,而是有的放矢,講為學用。四、教材解讀的壹般步驟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的事物或現象處於壹定的相互聯系中。反映在教材解讀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解讀、處理教材。教材解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本校、本年級甚至本班學生的教學。壹般來說,解讀教材應從解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解讀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科學方法、能力培養、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教材中的體現,分析教材中的學習心理問題,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五讀”。(壹)語文課程標準――研讀課標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綱領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標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是中心校還是村小,課堂教學都要受課程標準的指導,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應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課標是教師正確進行教材解讀的前提。(二)有關資料――泛讀,明確課程的地位和任務所謂泛讀,指在進行教材解讀時,閱讀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教學參考書、語文教材、與教材有關的報刊雜誌等,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目前,各中心校的圖書室也初具規模,基本建成,各類圖書資料上萬冊,還有各種光盤及東北師範大學遠程教育中心上網卡供廣大村小教師查閱學習。各村小還有中央遠程教育模式資源供大家學習。(壹)要通過這些資料的閱讀,明確語文教材在整個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務,明確語文知識在各個教學階段“螺旋式”上升的情況。 如:小學生寫字要求的螺旋式上升(鉛筆、鋼筆、軟筆),語文工具性體現出來的螺旋式上升(口語交際、寫壹段話、寫壹篇短文、寫壹篇完整的文章、寫壹篇有壹定中心且有壹定文采的文章)。(二)要明確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如:品德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與語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美術課中的美育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培養學生懂得美和欣賞美的要求;又如:《臘八粥》《會飛的蒲公英》《窮人》《植物媽媽有辦法》《藏羚羊的跪拜》《網上呼救》等課文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內容對村小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這就更需要村小教師進行廣泛閱讀。通過泛讀,教師深入了解了課程標準,使教材解讀既按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全面深入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落實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項目標。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更低年級和更高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為本階段的語文教學選擇壹個恰當的起點,實現與前壹階段和後壹階段教學內容的順利銜接。通過泛讀,教師了解了語文、數學、品德、綜合實踐、科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相關學科的內容和進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確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地安排語文教學內容的次序,選擇合適的語文習題。如:有的村小教師經過泛讀,發現語文第壹單元與品德第壹單元就有相通之處,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了學科整合。(三)整個教材――通讀,對教材有壹個總體認識所謂通讀,是指教師閱讀所教全部小學語文教材。它不要求對教材的細節進行研究,而是通過對全部教材的閱讀,了解整個教材的基本內容、知識體系、結構特點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搞清楚教材內容是怎樣循序漸進地加以組織的,並結合課程標準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內容選取、程度要求、風格特點等。通讀教材,對教材的體系結構、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才有利於分析、處理教材。教師熟悉了教材的體系結構和目標定位,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前後照應、整合內容、反復滲透,就容易串起教材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