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飯的時候發現碗裏有根頭發,大怒,卻被廚師賞了壹句話。為什麽?
故事大意是,朱元璋吃了湯裏的頭發,很生氣。叫來了廚師,準備認罪,結果朱元璋壹看,廚師禿頂了。這是誰的頭發?主廚關光祿急中生智,回答說是“龍須肉”而不是頭發。
朱元璋壹聽,化怒為喜,禦廚房壹群人有驚無險,躲過壹劫。
這個故事簡短而簡單,但背後其實有很多有趣的古代文化知識。
由此,我們來談談古代的飲食文化和朱元璋的飲食。
朱元璋
吃什麽,怎麽吃,從來都不是小事。翻開古代小說,對飲食的描寫非常豐富。比如《三國演義》中,劉關和張飛在桃園結義時設宴飲酒,王允宴請董卓,豐盛到“水陸並進”。《水滸傳》裏,武大郎的燒餅,孫二娘的好酒好肉大饅頭,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紅樓夢》描寫了豐富多彩的宴席場景,如壽宴、壽宴、邀宴、相思宴、端午宴、元宵宴等。,裏面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還有作者描述的100多種美味佳肴,讓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
好東西很多,怎麽吃?在曹雪芹和《蘭··蕭聲》的作品中,分餐制和* * *分餐制的形式實在是讓人胃口大開。分餐制類似於西餐,* * *餐是我們最經常的吃法。“圍桌而坐,舉筷夾菜”是* * *餐制的基本特征。
古代的分餐制起源於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相對平均分配食物的方式實際上是分餐制的雛形。
到了周時期,生產力發展,禮儀制度不斷完善,出現了。《斯·計燕》中記載了“傳故事而言宴,以言宴”等規矩。雖然餐飲禮儀趨於等級化,雖然* * *分餐制在上層社會開始流行,但分餐制在明代是體現賓主身份的重要方式。
朱元璋
有人認為唐代胡人的高腳桌椅傳入中原,人們的飲食方式發生了變化。敦煌莫高窟壁畫中,九個男女圍坐在壹張桌子前,每人壹套餐具,桌上擺滿了各種食物。我們可以推斷,* *餐制度至少出現在唐朝。
在朱元璋生活的明朝,* * *飯是無可爭議的吃法。
朱元璋是吃飯時吃頭發還是吃飯時吃頭發?
在壹些文學作品的版本中,據說朱元璋與馬皇後共進晚餐。那麽,這頓飯應該是* * *飯。
通過蘭陵郗小生等人的著述,我們發現明代的* * *飯主要出現在日常的家中飯和朋友的私人聚會中。餐飲系統主要出現在排場和禮儀方面。
作為夫妻,馬皇後和朱元璋壹直同甘共苦,感情深厚。想來這樣的情侶,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也是* * *吃喝和諧。
在故事的壹些版本中,朱元璋吃的那盤頭發,被稱為“珍珠玉白玉湯”。相傳朱元璋很喜歡這種白菜菠菜豆腐的燉菜。
朱元璋
傳說朱元璋年輕的時候,多日不討飯,有壹次暈倒在大街上。之後,他被壹位好心的老奶奶救了。老人家裏也很窮,只剩下壹些樹葉、豆腐和鍋巴渣。老人以此為生,為朱元璋煮了壹碗“大雜燴”。結果朱元璋神清氣爽,問老婆婆給自己喝了什麽。老人開玩笑地回答:“珍珠玉白玉湯”。
就是這道簡單的“珠玉白玉湯”,朱元璋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其實這是壹道簡單的“美味”,用的調料更簡單——鹽。
最簡單的壹道菜,往往會成為人們終身無法割舍的記憶。朱元璋如此,大部分人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