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華人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
壹、吃湯圓
在元宵節,壹定要吃的食物就是湯圓,因為湯圓也被稱為元寶,在元宵節吃湯圓,不僅寓意著在新的壹年,壹家人“團團圓圓”的,而且還寓意在新的壹年“財運滾滾”,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煮壹鍋湯圓給家人,可以使壹家人在新年更加的順順當當。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二、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習俗活動的壹項最重要的內容,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元宵節鬧花燈之風盛行,壹直延傳於後世至今。元宵節又稱為“燈節”。到時官府和民間均懸掛各種形狀、制作精美的彩燈,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鋪所掛花燈更是爭奇鬥勝、流光溢彩,引來眾多遊人駐足觀看。
古時的燈籠與神有關,所以,燈籠也被賦予驅魔降福、祈許光明的象征意義。直到今天,元宵節鬧花燈仍然是習俗之壹。
三、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壹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謎。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四、舞獅子
舞獅子,又稱“太平樂”。壹般由三人完成,壹人充當獅頭,壹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壹人引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人認為舞獅子有驅邪鎮妖的作用,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不少地方也還會舞獅子,希望獅子可以趕走人世間的黴運,希望在新的壹年,家家戶戶都能平安幸福的度過壹整年。
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壹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五、迎廁神
迎廁神也是元宵節壹項傳統習俗。廁神名叫紫姑,是古代壹位小妾,因為長得漂亮,被正妻嫉妒,安排她打掃廁所衛生,幹各種臟活。小妾悲憤交加,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壹天含恨離世。後人為紀念她,封她為廁神。據說,廁神能問休咎禍福,凡農桑耕織、生兒育女等等,她都能預先告知。所以,元宵節人們迎紫姑祭廁神,目的也就是請紫姑多加保佑。
在民間,迎接廁神紫姑之前,必須要把豬欄、廁所打掃幹凈。而後紮草人扮成紫姑的形象,以馬糞作為祭品,載歌載舞迎紫姑。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大部分地方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個不同時期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