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過後如何養生?
養成秋天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夜越深,寒氣越重,寒氣很容易侵入體內,為以後腰腿痛埋下隱患,還會引發咳嗽等疾病。
秋天人很容易犯困,總覺得睡眠不足。適當的午睡可以讓人放松,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
2.飲食要幹凈,防止秋燥。
秋分過後,氣候幹燥,“秋燥”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這個季節容易出現口幹、咽痛、肺熱咳嗽等,所以在飲食上要特別註意預防秋燥。
預防“秋燥”,要多吃清熱生津、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梨、紅棗、蓮子等,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幹燥之物。
秋分時節的鮮梨、蘿蔔有行氣的功效,能到達人體各個部位潤燥。梨要盡量煮熟,以滋養五臟之陰。
天氣轉涼後,春夏活躍在體表的氣血回收到體內,人的消化能力增強,是“采”氣血的最佳時機。傳統醫學認為,秋季補血可以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秋季補血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恢復正氣,還有助於驅病祛邪,豐富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使身體進入最佳狀態。
補氣血離不開補鐵,要按順序來。無論是食物還是鐵劑,都必須避免因鐵攝入過多而導致的鐵中毒。鐵中毒輕者癥狀為頭暈、惡心、腹瀉休克,重者甚至昏迷死亡。
秋季可以服用瑞科生血寧片,滋補氣血。生血寧片作為壹種“小劑量高吸收”的安全鐵劑,能有效補鐵,預防鐵中毒。秋季適量補鐵補血,氣血充盈,才能迎接冬天對身體的挑戰。
3.適當秋凍增強抵抗力
秋季氣溫略有下降,雖然涼爽,但不是很冷,是比較好的“秋凍”時期。如果過早保暖,身體對寒冷的認識沒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使得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下降,在寒冷的冬天更容易生病。如果冷凍得當,有助於增加人體皮膚和黏膜的耐寒能力,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初季氣溫下降,中青年人要控制衣著,避免出汗傷陰耗氣。深秋,早晚溫差加大,尤其是深秋初冬,經常有強冷空氣入侵。這時候如果壹味堅持“秋凍”,反而會適得其反。
適當的“秋凍”不能凍壞腳,尤其要註意腳部保暖。赤腳容易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甚至感冒。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也是秋季健身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