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馬拉松的問題

馬拉松的問題

(1)泰瑞?6?1福克斯

出生於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溫尼伯市,後隨父母遷居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居住。18歲的時候罹患骨癌,右腿做了截肢手術。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因為看到患癌癥的兒童所受的痛苦,決心為癌癥的治療和研究籌集資金。1980年4月12日,泰瑞?6?1福克斯在紐芬蘭省的聖約翰市將他的假腿在大西洋中浸了壹下水,然後開始了他的長跑。他原本的計劃是橫跨加拿大,跑遍十個省,最終到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將他的假腿再浸壹下太平洋的海水。但9月1日,當他跑到安大略省雷灣(Thunder Bay)附近的時候,因為癌癥擴散,身體情況惡化,被迫退出。他實際跑了143天,5300多公裏,平均每天40公裏左右,大約相當於壹個全程馬拉松。 1981年,泰瑞.福克斯年度國際慈善義跑(TERRY FOX RUN )又稱“希望馬拉松”(MARATHON of HOPE)誕生。如今,泰瑞?6?1福克斯慈善慢跑活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型的癌癥研究籌款的單日活動。被視為“加拿大民族英雄”的泰瑞?6?1福克斯,當他無限眷戀地永別人世的時候,他應該是滿足的吧,因為他的勇氣成了他留給世人的寶貴遺產,他的遺願正在開始實現;但他是否會想到,以他姓名命名的義跑壹路堅持到了今天。泰瑞在1980年曾說:“假如妳捐出壹元,妳就是希望馬拉松的壹部分。” 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舉行了超過四千次的慢跑活動活動,籌款已過3、6億美元。

(2)中國田徑歷史的創造者—白雪

2009年柏林世錦賽上,中國選手白雪以2小時25分15的成績在最後壹項比賽女子馬拉松比賽中收獲冠軍,這不僅是本次世錦賽中國隊獲得的唯壹壹枚金牌,也是中國馬拉松選手在奧運會、世錦賽這等頂級大賽上獲得的第壹個冠軍。這個來自黑龍江的女孩兒14歲開始跑馬拉松,她在這個項目上有罕見的天賦,在奪金的那壹刻她用快樂來形容,白雪賽後謙虛的表示,她奪金有幸運的成分,她還可以學到更多東西,“我很高興我能獲得冠軍,不過這個冠軍有點幸運,因為壹些頂尖的選手沒有來參加比賽,”白雪說到,“我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盡快趕上她們。”白雪把她奪冠歸功於她學會放松,“我之所以能奪冠是因為我告誡自己要放松,世錦賽比賽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會有很大的壓力,每個人都想要拿金牌,這無形當中會增加很沈重的壓力,這是我第壹次參加世錦賽比賽,我期待與世界頂尖選手比賽,我只是告訴自己要放松。”白雪說到。“我去年奧運會籌備的不是非常好,我的狀態很不好。但是所有人都給我打氣支持我,我很感謝他們,後來我逐漸找回狀態。在來到這裏之前我訓練的非常好,我對自己很有信心。”終點撞線成績顯示為2小時25分15秒,白雪與自己的2小時23分27秒的最好成績還有壹段距離,但是這壹點也不妨礙她創造中國田徑歷史。白雪——壹個新的明星誕生,她擅長跑馬拉松,她是現在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她在2003年馬拉松比賽中曾跑出過2小時37分14秒,那是她只有15歲。在最後40公裏的時候,她摘下帽子壹摔,她說這是她勝利的信號,關於比賽路程和天氣,白雪說到:“當然是非常平坦的,雖然比賽有許多地方需要轉彎,但是如果妳之前有過成百上千次訓練,這對於妳來說不算什麽。至於天氣、濕度,我認為中國現在更是炎熱和潮濕的時候,所以它不是壹個問題。” 這枚金牌是在1993年曲雲霞獲3000米金牌,王軍霞問鼎10000米冠軍,劉冬獲得1500米金牌之後的第壹枚女子中長跑金牌。

(3)奇特的馬拉松選手

1983年春,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城的馬拉松比賽中,有壹位叫琳達的婦女,推著嬰兒車跑完了全程,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這位年輕的婦女是個體育愛好者,但因為家中沒有人照料孩子,只好決定帶著孩子參加比賽。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她的嬰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他的媽媽也跑得津津有味。1982年10月,紐約舉行馬拉松比賽,美國壹個曾患過小兒麻痹癥的婦女林德?6?1唐,拄著拐杖參加了馬拉松賽,並最終以11小時54秒的成績跑完全程。在10000多名參賽選手中,林德雖然是最慢的壹個,但是她的精神是值得欽佩的,她贏得了所有觀眾的敬意。她說,她參賽的目的主要是用跑速檢驗壹下自己的能力,事實證明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決心就能夠辦到。當25歲的林德?6?1唐拄著拐杖,氣喘籲籲地跑到終點的時候,大地已經沈睡在夜色中了,觀眾們耐心地等待她到達終點,和她壹起分享挑戰自己並贏得勝利之後的喜悅。1981年8月23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女子馬拉松賽跑中,有壹名80歲的老婦露絲?6?1羅絲法以5小時39分58秒跑完馬拉松全程。露絲曾患過慢性關節炎,因此行動略微有些不便,她66歲開始參加長跑鍛煉。1967年露絲第壹次參加波士頓10公裏競賽,順利到達終點完成比賽。從那以後,她每天堅持鍛煉,多次參加老年組的長跑比賽。在她八十歲的高齡時,仍能壹口氣跑四十多公裏,實屬世界少見。1983年12月11日,壹個名叫杉本博敬的日本盲人,參加了在美國夏威夷州火奴魯魯市舉行的馬拉松賽跑。杉本雙目失明,看不見路線,靠壹位伴跑者用壹根長50厘米的繩子拉著他。在長跑途中,他數次摔倒,但他絲毫不灰心喪氣,始終堅持著。最終杉本博敬以5小時2分24秒的成績跑到了終點。杉本博敬雖然是個盲人,但他對馬拉松賽跑很感興趣。那次他專程從日本趕到美國火奴魯魯市,壹方面是參加馬拉松比賽,另壹方面是與賽事組委會商討將來召開國際盲人馬拉松賽跑事宜。在杉本博敬的奔走努力之下,1983年8月日本大阪已經成功舉行了全日本盲人馬拉松賽跑大會,有200多人參加了那次大會。發起人杉本博敬高興地說:“我要用事實證明,盲人也能跑馬拉松,這會給世界上所有的盲人增加生活的勇氣,讓他們生活地更加自信和愉快。”

(4)葡萄牙最偉大的女性——羅莎?6?1莫塔

在葡萄牙,如果妳隨意向路人問壹句“誰是葡萄牙最偉大的女性”?可能不少人的回答是“羅莎?6?1莫塔”。也許妳對這個名字沒有壹點印象,而其實莫塔女士本人也壹樣毫不起眼,身高只有1.57米,體重只有45公斤。而就是這個瘦小的女子為葡萄牙女性奪得了奧運會第壹塊金牌。 1955年6月29日,羅莎?6?1莫塔出生於葡萄牙北部美麗而富饒的杜羅河,壹個清苦的多子女家庭。父母的孩子們的管教很嚴,尤其是對這個小女兒,當時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社會還是非常的傳統,歧視女性在外從事體育運動。而羅莎?6?1莫塔生性愛動,在很小的時候就跟在哥哥姐姐的後面,在外亂跑,為此曾得到他人的非議。當時的葡萄牙在奧運會中還沒有取得過金牌,特別是女子項目,從未有人進入過前三名。當羅莎?6?1莫塔長大些之後,意識到自己跑的很快,從那時起她的小腦袋就為自己確立了壹個理想:她要為祖國拿回壹枚奧運金牌。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後,從此在海邊、在大街小巷,壹位身形瘦小,頭發其短的孩子不停地奔跑著,許多人甚至分不清她的性別。這壹超短發型羅莎莫塔也是壹直保持到了今天。 但是在傳統的葡萄牙社會,羅莎?6?1莫塔還是在對事業的追求中,遇到了極大的阻礙,加入波爾圖俱樂部時的經濟窘態、生活的艱難、保守人們壹樣的眼光與嘲笑、俱樂部人的示難……但是羅莎?6?1莫塔只是在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我要向傳統挑戰”。作為壹個頑強不屈的女性,羅莎?6?1莫塔在困難面前卻是顯得無比興奮,人們對女孩子從事體育有偏見,那麽我偏要到人多的地方練習;俱樂部的人說我不可能練好,那麽我偏要練出些成績給他們看。 實際上,羅莎?6?1莫塔是具有長跑天賦的,根據生理專家的分析,羅莎?6?1莫塔的慢肌纖維百分比特別高,這是大多數有成績的長跑運動員所***有的特征。除了身體上的優勢之外,鋼鐵般的意誌和冷靜的頭腦,也是羅莎?6?1莫塔的優勢。她的奔跑並非是自我的利用生理優勢,而是自我的跑步感覺,她所知道的並非是自己的肌纖維,而是跑起來的輕松自如、不知疲倦。 羅莎?6?1莫塔的成長之路是坎坷的,在她剛剛進入波爾圖俱樂部時,女子馬拉松還沒有傳入葡萄牙,她的主攻項目是5000米和10000米。矮小的身材對她的進步產生了很大阻礙,直到20世紀70年代,女子沖破馬拉松的禁區。壹天,壹直像其他俱樂部人壹樣對羅莎?6?1莫塔有偏見的瓊斯?6?1比薩(年輕而長跑訓練經驗豐富)站到了羅莎?6?1莫塔面前,從此她不再在黑暗中壹個人苦苦地摸索,她找到了自己的項目,還有自己強有力的支持者。在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後,羅莎?6?1莫塔終於迎來了自己豐收的秋天。 1982年歐洲錦標賽上,原本參加3000米賽的羅莎?6?1莫塔在教練的建議下臨時更換了馬拉松,不想卻是壹舉奪冠;1984年羅莎?6?1莫塔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並奪得了壹枚銅牌;1986年羅莎?6?1莫塔將歐錦賽、世錦賽兩枚金牌帶回了葡萄牙;但是她還沒有迎來自己職業生涯的至高點,還在等待。1988年漢城奧運會,羅莎?6?1莫塔終於將第壹塊女子奧運金牌帶回葡萄牙。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羅莎?6?1莫塔接受了中國記者的采訪。她說:“1988年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對我來說依然歷歷在目,回想起當時的比賽跑進運動場,贏得了金牌,聽到了國歌,對於我和所有的葡萄牙人來說都是壹種莫大的榮譽,這是對我常年日積月累艱苦訓練的壹種最好回報,是壹種唯壹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是壹種無法比擬的快樂。”

(5)身負長跑異能的肯尼亞人

大家都習慣了肯尼亞選手在世界各大長跑比賽上奪魁,在電視的轉播畫面中,也經常看到三五個甚至更多的肯尼亞人在長跑參賽者的隊伍前領跑。肯尼亞人天生就能長跑不僅是壹種現象,而且是有壹定的科學根據的。 首先是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況,因為肯尼亞比較落後,人們的生活條件也非常困難。正式惡劣的環境和貧窮的境況讓肯尼亞人養成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肯尼亞人很小就不得不養成“愛跑步”的好習慣。多數14-17歲的青少年由於家離學校較遠,交通也不方便。上學時至少要奔走6英裏,還有的是12英裏,放學也是壹樣。在這樣的路程裏,至少會有壹半的路程可以達到5-8公裏每小時。人體攝氧量可以達到最大攝氧量的95%。很多肯尼亞人很小就跑步上學,除了節省開支以外,還可以鍛煉身體,道路的環境,山丘、盆地、小徑、丘陵給了他們良好的鍛煉環境,在不經意間就學會了持續法、變速法和法萊特等跑步的訓練方法。 肯尼亞人的身高和體重的比例也更為適合長跑,肯尼亞在長跑項目上有著充足的人才儲備,每年都會有壹些來自肯尼亞的跑步新面孔。在肯尼亞各部落中,卡蘭金部落在長跑上更為出色。該部落人口不足300萬,約占肯尼亞總人口的10%,但肯尼亞75%的長跑榮譽都是他們活得的。這個數據也許還不會讓妳驚異,在過去的10年,世界上40%的男子馬拉松冠軍都被這個部落收入囊中。 壹般認為,肯尼亞人的居住在高海拔、飲食習慣和貧困來解釋卡蘭金人在長跑的巨大成就,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卡蘭金的長跑能力。他們有特別是與長跑的基因。 卡蘭金部落是內部婚配,世代居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區,以放牧牲畜為生。他們有壹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奔襲溪別人的牲口。卡蘭金人常常奔走上百英裏襲擊別人的牲口,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把牲口趕回自己家裏。在這樣的習俗下,沒有良好的耐力和速度是不能捍衛自己的財產的,其奔襲的牲口的數量也有他的奔跑能力決定。在部落中,壹個男人擁有的牲口數量決定了他可擁有的女人和孩子的數量。這種奔襲的重要性可見壹斑,因此有人相信這種習俗在基因選擇中起到了作用。而且研究證明,黑人的身體及肌肉類型與功能與其他種族相比存在著壹定的優勢。

(6)跑道人生

妳可曾聽過皮特-斯特拉德威克其人?天生沒有雙手雙腳,但卻成為壹位馬拉松的跑者。至目前***跑了4萬公裏。妳知道斯特拉德威克怎樣地跑上標高4100米的派克峰嗎?那可是壹場世界上最艱難的馬拉松賽跑,何況他手腳全無。很簡單,當他在奔跑當中,身體的反應告訴他已經筋疲力盡,無法再跑下去時,他就不斷地給自己打氣,把堅持跑下去的信息傳送到他的神經系統,以期能到達目標。在每個人的壹生中,必會有壹次或多次重大的挑戰,在那時刻整個人徹頭徹尾地接受考驗,仿佛上天虧待了我們,那時候我們的信仰、信念、耐心、同情心、毅力被逼到幾乎放棄或根本放棄的地步。有些人通過了這等考驗,成為勇者,另外壹些人卻被毀滅。不只妳可曾想過,當人們面對人生的挑戰時,是什麽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為何有許多人能無視各種困境,過著快樂的人生?而另外壹些人終日過著絕望、憤世、沮喪的生活?有人能成功,是因為他能始終維持進取的心境。這就是成敗的差異。人生是好是壞,不由命運決定,而是由人的信念來決定。我們可以用積極心境來看事情,也可以用消極心境。想壹想,如果妳壹直是處於無所不能的心境,妳會怎樣做事?人生就像跑道,壹圈接著壹圈,如果妳希望在人生跑道上縱橫馳騁,那麽無論怎樣,都要堅持下去,就像跑步壹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咬牙堅持堅持,妳會突破妳自己的極限,達到壹個令妳易行不到的新境界

(7)阿赫瓦裏——堅持到底2008.12.29作為馬拉松選手,約翰?6?1斯蒂芬?6?1阿赫瓦裏(John Stephen Akhwari)並沒有取得怎樣驕人的成績,反而是他只代表祖國參加了壹屆奧運會。他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的馬拉松比賽中,在全部75名參賽者中獲得了第57名,而排他後面的選手都因為各種原因退場。在長跑高手層出不窮的非洲,這算得了什麽呢? 但就是這墊底者,沒有成績卻擁有了比不少奧運冠軍更響亮的名聲,更廣泛、更深久的影響力。即使是在四十年後,仍令人難以忘懷。他的名字被鐫刻在奧林匹克名人錄中,北京奧運系列節目《英雄之歌》有他的影子;他的家鄉坦桑尼亞,壹個“約翰?6?1斯蒂芬?6?1阿赫瓦裏競技基金會”高速運作, 為那裏家境貧寒、而有運動潛力的田徑新苗提供資助;法國《隊報》譽之為“最美的墊底者”。 似乎與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宗旨相違背,卻獲得了如此高的榮譽,他到底做了什麽?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第壹次在高原夏季舉辦。特殊的地理和宜人的氣候讓本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高潮叠起,如同北京奧運會壹樣,記錄頻頻被刷新。但是,馬拉松比賽成績就遜色多了。當時的冠軍成績是2小時20分26秒4,比兩屆奧運金牌得主“赤腳大仙”阿貝貝?6?1比基拉在4年前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成績差了壹大截。這種情況使得馬拉松比賽受到記者和觀眾的冷遇。例行公事般地看完頒獎式,場地內的其它項目都已賽完,他們便三三兩兩地退場了。 壹個多小時後,馬拉松沿途的服務站在收到組委會通知後開始撤離,這時卻得到壹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消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阿赫瓦裏。他在起跑後不到5公裏後就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卻並未放棄,而是壹瘸壹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 漸漸的,其他選手都消失在視線中;漸漸的,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慢慢散去;漸漸的,天色越來越黯淡……所有的人都認為馬拉松比賽已經結束。而堅定地跑著的阿赫瓦裏覺得,自己的比賽遠未結束。 又是半小時過去了,天色業已全黑,阿赫瓦裏仍在堅持著,朝著終點的方向。劇痛讓他的慢跑甚至比不上尋常人的散步,膝蓋在流著血,嘴角在痛苦地抽搐。 不知何時,壹位《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靠了過來,帶著同情不解地問,為什麽明知毫無勝算,還要如此拼命跑下去?也許是沒想到還會有人關註自己,阿赫瓦裏默默地又“跑”了好壹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祖國派我來墨西哥城,為的不是只是讓我起跑,而是要我跑到終點”。 記者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向自己的雜誌社發了稿,又立刻把稿件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阿赫瓦裏的回答不壹會就通過廣播回蕩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他們歡呼著,向著感動自己的人。阿赫瓦裏拖著傷腿,帶著觀眾的熱情鼓勵,頂著最美的壹夜滿天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幾乎是壹碼壹碼蹭到了終點線。 他被當作英雄般簇擁著,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過於激動的人們甚至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而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因各種原因而中途退場了。 阿赫瓦裏1938年出生於英屬坦噶尼噶的姆布盧(Mbulu),墨西哥城奧運會時已是30歲的老將了。雖然此前並無煊赫成績,但他作為坦桑尼亞歷史上首位參加奧運競技的選手,他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成為了“最美的墊底者”。

(8)當代長跑巨星——梅塞萊特·德法爾2008.04.29個子瘦小、黑發、黑眼珠,頭發散開呈時下流行的波浪卷,走在馬路上,誰也想不到這位其貌不揚的女孩竟會是2007年度最佳女子田徑運動員,奧運會和世錦賽5000米的雙料冠軍,埃塞俄比亞天才運動員梅塞萊特-德法爾。 身為埃塞俄比亞第二代運動員,德法爾的成功受益於前輩開創的局面,天生的遺傳條件,良好的訓練環境,以及個人的努力。在上世紀90年代,埃塞俄比亞壹批運動員橫空出世,之後立即掃蕩了整個國際田徑界,從此讓埃塞俄比亞運動員占據了中長跑的國際霸主地位,那壹代人的訓練經歷無疑讓他們的師弟師妹收益匪淺,同時他們也給後輩樹立了壹個良好的榜樣。天賦是進化之神賦予德法爾的另壹項法寶,身高不到1米6,卻有良好的腿長和協調性,身體面積小,長時間運動的能量消耗就會比別人小壹些。至於環境,埃塞俄比亞處於高原,世居這裏的人天生有良好的吸收氧和利用氧的能力,壹般人是無法比擬的。年復壹年的在高原訓練也無形之中增大了訓練的難度,這讓德法爾在其他地方比起賽來遊刃有余。更為重要的是,和其他人想比,德法爾天生就知道勤奮重要行,以及如何去努力。自小家中有兩個兄弟,三個姐妹,德法爾很早就知道生活不容易,對食物和生存的渴望讓德法爾絲毫不畏懼吃苦,而身體上的天賦也讓她經受住了大負荷運動的考驗,沒有受過大的傷病。 在2007年6月的5000米比賽中,德法爾以14分16秒63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比原紀錄快了近8秒。2008年,25歲的德法爾更是躊躇滿誌,急需另壹塊奧運金牌證明自己。按照中長跑運動員的成長期,德法爾應該還能從事職業比賽7-10年,目前她無論是從體能上還是從技術上都處在巔峰狀態,正如她在2007年最佳田徑運動員頒獎晚會上所說“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幸福女人的最大後盾來自她的丈夫,也是她的教練。“我的丈夫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無論是在訓練,還是生活中,他都是良師益友。沒有他,我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而激勵幸福女人不懈努力的源泉則來自她的姐妹,埃塞俄比亞另壹位女子長跑天才——迪巴巴。2003年,迪巴巴在5000米比賽裏取得了自己的第壹個世界冠軍,當時的她年僅18歲,而2007年,她先是打破了5000米室內世界紀錄,7個月後又在世錦賽贏得10000米金牌。在過去這7年裏,兩人反復相遇,壹***交手22次,其中德法爾贏了13次。有意無意間,兩人天才似乎想在比賽中盡量避免相遇,但是對勝利的渴望和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激勵她們不斷在同壹項目中狹路相逢。沒有周瑜,都是諸葛亮,到底誰會更高明壹些呢?2008年奧運會,擺在德法爾面前的問題與其說是拿多少獎牌,不如說她是否能保住自己的金牌,以及從自己姐妹手上搶走另外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