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姑姑節是哪壹天?

姑姑節是哪壹天?

姑姑節  六月初六姑姑節的由來“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歷六月初六,農村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壹番再送回去。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宰相叫狐偃。他是保護和跟隨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國的功臣,封相後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就這樣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壹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嶽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說,六月初六壹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消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嶽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她丈夫就把計劃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壹紅壹白,說:“我是妳家的人,顧不得娘家了,妳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劃。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裏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壹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壹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機,盡了大孝,理當受我壹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壹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各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 在陜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麥子饃饃熬羊肉”的習俗。六月上旬正是麥收羊肥之時,緊張的收獲季節剛剛結束,為了歡慶豐收,接女兒回娘家,闔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成了莊稼人的壹件快事。 另外還有“六月初六,家家曬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說法。農歷六月氣溫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民間又乘此節日提倡人畜清潔衛生。 各少數民族的六月六在少數民族地區,如布依族、壯族、苗族、瑤族和畬族的農歷六月六,同樣舉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點各種活動。 [苗族“趕歌節”]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的趕歌節是湖南鳳凰、貴州松桃等地苗族的傳統節日。屆時,苗族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匯集在歌場,盡情唱歌跳舞。 趕歌節歷史悠久,傳說種種。壹種說法是,當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統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壹年六月初六與前來征糧的官兵進行了堅決鬥爭,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然而後來在大批官兵的圍攻下,苗族人遭到了殘酷殺害。以後,每逢這天,他們就聚集在壹起,舉行歌會,緬懷英烈。 另壹種說法是為了紀念忠烈的愛情而興起的。賽歌是趕歌節的主要內容,而對歌是苗家人表達愛情、選擇情侶的主要方式。節日當天,小夥子們吹奏蘆笙、嗩吶、笛子等樂器奔向歌場。姑娘們穿著繡滿名花、彩蝶,鑲著寬大花邊的衣服,佩帶閃光耀眼的銀飾,相伴來到歌場。以村寨為單位的集體對歌,各自找對手比賽,形式多樣,經過反復較量,最後產生“歌王”。歌王受到大家的愛戴。 [瑤族“半年”]半年是瑤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山裏的瑤族成天忙於打獵種地,把祭祀神靈的事忘了,長年不燒壹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壹齊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瑤家壹狀。玉帝聽說十分生氣,派了瘧神和痧神下人間作崇,但只限壹年,不能讓瑤家絕後。兩個瘟神來到瑤山,瘧疾、泥鰍痧、絞腸痧等瘟疫頓時在這裏橫行起來。瑤家吃盡了苦頭。五月的壹天,兩個瘟神在石榴樹下閑聊,被盤家老大聽到了,得知兩個瘟神、要過了年才走。眾人十分著急,但很快想出了壹個好辦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過生日這天,瑤家像過年壹樣大操大辦,殺雞殺鴨,宰豬宰羊,貼對子,放響炮,唱瑤歌,走親戚。兩個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樹下商量,卻被盤家老二聽到了,方知瘟神不見吃蘿蔔,不見下大雪,心中有疑。於是他們家家都煮了壹大鍋葫蘆,故意到處喊娃子吃“蘿蔔”,又把石灰撒到田間、房頭。這才瞞哄過兩個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宮。人們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飽滿。於是六月六過半年的習俗傳了下來。 每年的過節這天,瑤家都要撒石灰、放響炮、貼對子,以企盼人畜無災,五谷豐登。 [藏族“響浪節”] 響浪節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民的傳統節日,在農歷六月初四至十七舉行。“響浪”是藏語,意思是“在壹個地方轉,求神保佑”。 節日時,藏族男女老少來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紮帳篷、宰牛羊、備香茶、設美酒,祝賀節日愉快。騎手們騎著駿馬、牦牛參加賽馬、賽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動。青年男女在鈸、鑼、嗩吶樂曲聲中唱著熱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歡樂的鍋莊舞,演出藏戲。 [滿族“蟲王節”]蟲王節是滿族傳統節日,農歷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每家派出壹個人到蟲王廟拜祭,人們殺豬宰羊,敬獻蟲王爺,祈求蟲王爺不生蟲災,讓莊稼有個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櫃,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布依族“六月六”]“六月六”又稱“敬盤古”、“過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傳統節日,布依人在農歷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壹天,都可以過“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過節,叫“六月場”或“六月橋”。 布依族人民於每年農歷六月六(盤古逝世日)這天,宰豬殺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歡吃糯米飯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戶戶還要殺狗慶賀。 節日期間,婦女們背著裝滿粽子的籃子,串寨走鄉,探親訪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裝,手提簫筒或二胡,口吹木葉,成群結隊來到廣場,舉行對歌、擲花包、趕表(戀愛方式)等活動。 有關節日的來源傳說不壹。壹種傳說是,在人類早期,布依族的始祖盤古善種水稻,並把種植水稻的技術傳授給當地百姓,後盤古與海龍王的女兒結為夫婦,並生壹子名新橫。盤古在若幹年後的六月初六去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傳授種植水稻技術,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供奉活動。另壹種傳說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興義縣大土豪劉三勾結龍廣的大地主劉四,對安龍布依族人民進行屠殺和掠奪,布依族人民經過英勇鬥爭,終於在六月初六這壹天獲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布依族人民將這壹天定為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瑤族“曬衣節”]曬衣節是廣西桂平盤瑤地區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農歷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熱鬧非凡,清晨各家宰雞殺鴨開慶祝會,宴飲後,全家動員,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籠、櫃子等物拿到屋外曬坪上暴曬,曬上壹兩個小時翻轉再曬,然後把衣物搬回廳堂涼壹下,再放回原處。夕陽將落時,全寨人還要對著太陽招手,表示對它的感激。 [土族“花兒會”]花兒會是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舉行,為期5天。 “花兒”是壹種民歌,又稱“少年”。“花兒”的唱詞大多是即興編成,有對唱和獨唱兩種形式,內容豐富多彩。關於“花兒”,有壹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五個美麗的土族姐妹,各個都有壹副銀鈴般清脆的歌喉。每當她們唱起“花兒”的時候,萬物都聽得著了迷。許多英俊的小夥子慕名前來與她們對唱,可是整整過了三天三夜,小夥子們相繼敗下陣來。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雲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飄過來,帶走了五姐妹。後來人們說,五姐妹被封為“花兒仙子”,天天為玉帝唱“花兒”呢。為了紀念她們,人們便舉行了壹年壹度的“花兒會”。 “花兒會”期間,當地的土、回、東鄉、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裝前來趕會,而且還帶著帳篷、大餅。群眾絡繹不絕。會上,大家互相賽歌,以溝通心靈。很多藝術家慕名而至,采集生活素材,撰寫文章,進壹步擴大了“花兒會”的影響,使其成為壹個中外馳名的歌唱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