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針灸療法的平衡針灸療法的理論來源
平衡針灸學理論主要來源於傳統醫學的心神調控學說和現代醫學的神經調控學說。這兩個調控學說闡述的就是人體內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統——大腦高級指揮系統,也是壹種高度精密的自動化控制系統。這種平衡系統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強大的,這種系統也是人類適應內外環境繁衍生息的物質基礎。傳統醫學的心神調控學說通過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腑經絡來完成對機體子系統的管制作用;現代醫學的神經調控學說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NEI)網絡中心來完成對機體子系統的調控作用。傳統醫學是從宏觀來認識的,現代醫學是從微觀來認識的,中西醫學是壹個有機整體,都存在壹個平衡系統,只是從不同角度來進行闡述。具體講人體的平衡系統就是人類大腦高級指揮中心對待壹切事物的認識而產生的本能反應,平衡針灸學就是充分利用了人體的這個平衡系統核心原理,通過人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機體達到人體自我平衡,從而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平衡針灸還是心理學、哲學、化學、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力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現代針灸學,其學術思想充滿了信息論、相對論、系統論、調控論、耗散結構論、矛盾論、實踐論、整體論、平衡論。其理論主要從心神調控學說、神經調控學說、陰陽整體學說、心理平衡學說、生理平衡學說、生態平衡學說6個方面進行闡述。
心神調控學說 人的心理活動實質上是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均是大腦的生理功能。中醫學則把大腦生理功能活動歸屬於心,心既是生理上的心,又含概了大腦的思維功能。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壹個整體,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活動統歸於五臟。《素問?宣明五氣論》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誌。;五臟化生五氣,五氣化生喜、怒、思、憂、恐五種情誌。但五誌過極能損傷心神,引發出神誌病變,所以;愁憂恐懼則傷心;(《素問?邪氣臟腑病形》),;憂愁思慮則傷心;(《素問?本病論》)。古人把心 作為0;五臟六腑之大主;,是與心藏神而主神誌的功能分不開的。所以明代醫家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並該意誌,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誌淮心所使也;。從以上論點來看,人的大腦思維活動從現代醫學講直接影響到五臟的生理功能。心主神誌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神誌清晰,思維敏捷,能對外界信息作出及時的正常反應。相反,心主神誌的生理功能異常則可出現精神意識活動的異常,思慮多夢,神誌不寧,甚則譫狂,或出現反應遲鈍、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各種病理表現。中醫講的心神調控學說是人對無數外界客觀事物或現象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所采取的態度反映。人類生活在社會環境中必然要進行壹定的社會活動,外環境如何必然影響到內環境的平衡,它給人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情緒變化及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都有重大的影響。
神經調控學說 神經調控學說是以神經高級中樞指揮系統對內外事物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來保持體內生理的相對平衡系統而稱之。調控系統就是指大腦的最高指揮部和總開關。人類與高等動物都是具有形成條件反射的功能。但人類最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皮層,有思維和語言功能,這是人類與動物在條件反射上的本質區別。實質上是人類參與社會活動後逐漸形成的這種調控功能,也就是人類通過對外界環境事物和現象進行抽象概括、產生概念、進行推理判斷,做出合理正確的結論來認識壹切事物,借助語言來表達思維,通過行為來進行思維活動。
機體的神經調控系統是在大腦高級中樞神經的參與下,完成對機體內外環境刺激規律的應答。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高級中樞系統每分鐘可接收6000萬個信息,其中來自視覺信息400萬個,來自觸覺信息3000萬個,來自聽覺、嗅覺、味覺的信息600萬個。這些信息都貯存在神經細胞的化學反應器上,通過感受器、 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來完成對環境刺激的應答。簡而言之,在壹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首先使感受器發生興奮,興奮以神經沖動的方式經傳入神經傳到中樞,通過大腦高級中樞的分析與綜合作用,產生的興奮或抑制過程再經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的過程。平衡針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針刺神經幹或神經支,通過神經信息高速公路傳入大腦高級中樞神經系統,高級中樞神經系統對接收外界給予的較強信息立即作出應急反應,充分調動體內所貯能量物質——中樞遞質,以最快的速度、最佳捷徑,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傳出神經和壹切可利用的其他信息通道,到達病變的子系統。
陰陽整體學說 陰陽是傳統醫學心神調控學說的理論基礎,陰陽平衡學說是壹種哲學的概念,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個事物或現象及人的機體相互對應、相互統壹、保持相對平衡的高度概括。因此陰陽是信息,是物質,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體,.是平衡。按照系統制動促動原理,陰陽的功能與現代醫學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功能是相吻合的。
從現代醫學講,陰陽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腦中樞調控系統作用下,通過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下丘腦體內交感中樞(陽)及副交感中樞(陰)系統完成對機體的調節管制作用。相反,大腦中樞調控系統平衡失調,造成子系統的平衡失調,甚至破壞,發展為陰陽失調的病理過程。陰陽代表了自然界的壹種客觀規律,是壹切物質運動變化的總綱,也是貫穿於人類生、長、老、亡整個生命過程中作用的結果,進壹步證明了0;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的理論。
心理平衡學說 心理平衡是指每個人通過神經調控系統對壹切客觀事物產生的壹種正確認識和反應。人作為壹種高級動物,具有高級的心理行為能力,參加社會活動,從事生產勞動,具有明顯的社會屬性,這是人與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所在。平衡醫學研究的主體是人,人的研究主體是心理(也指人的大腦高級指揮系統),心理的研究主體是與心理因素相關的其它因素。如年齡、性別、文化、職業、遺傳、體質、生活習慣、職業行為、性行為、道德規範等,都將不同程度地對心理平衡產生反效應。心理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通過人體的感覺、聽覺、味覺、感受器初步接受外來刺激,迅速將刺激轉換為信息,然後通過信息系統快速反饋於中樞調控系統。由於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壹樣,所以對待工作中的得失、同事的誤解、同行的嫉妒、工作的失誤、事業的挫折、親人的亡故、無端的是非等,都會不同程度地給心理帶來創傷,時間久了必將造成生理上的功能失調,甚至造成亞健康狀態或器質性病變。
生理平衡學說 生理平衡學說是反映人體機能活動規律的壹門科學。人體的組成由結構和機能不同的組織器官和系統構成。無論從完整的機體內在或在完整的微小細胞中,都能反應在結構上嚴密組織,機能上密切配合、協調,適應著生存環境的變化。人體內的這種調節機制就是生理平衡系統。具體講這種平衡是人類進化幾百萬年來在地球表面生存,通過呼吸、飲食、代謝等活動,反復調節機體來適應外界環境的需要,進而使人體與地球表面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相對的動態平衡,例如元素平衡系統,酸堿平衡系統,體溫平衡系統,體液平衡系統,免疫平衡系統,血糖、血脂、血壓、生化、肝功、腎功等正常生理值的波動範圍。
環境平衡學說 環境平衡主要是指生存環境,狹義上講是指人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廣義地講是指地球生物因素動植物和微生物之間,與非生物因素的氣候、水、土、光、熱之間相互賴以生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作為以人類為主體的生物群所處的生存環境主要維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所采取的態度反映。人類生活在社會環境中必然要進行壹定的社會活動,外環境如何必然影響到內環境的平衡,它給人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情緒變化及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都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