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李瑞英:工作28年零失誤,38歲兒子墜樓,含淚留28字讓人淚目
提起李瑞英,很多人脫口而出的壹句話是:
“播起音來六親不認,工作28年零失誤的央視國臉。”
培養壹個 國寶級的主持人 不容易,所以早期大多數主播的“在職壽命”都很長。
除非身患重疾,不然壹般情況下都在60歲左右才會退休。
但李瑞英,卻是特別的。
2014年5月28日,站完最後壹班崗。
年僅53歲的李瑞英退居幕後,告別了《新聞聯播》。
為什麽正值盛年,她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央視鐵飯碗”?
28年工作零失誤,家庭關系卻劍拔弩張,李瑞英做了什麽?
38歲那年,兒子墜樓。
她含淚說了28個字,隨後忙於工作,“不聞不問”。
這個決定後,兒子在家庭關系欄中只寫爸爸。
讓李瑞英至今遺憾,說了無數次: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孩子。
風光的背後,又有誰能讀懂壹個母親的無奈?
李瑞英第壹次和播音產生交集。
是在高考前2個禮拜。
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緊張感和壓迫感自然是有的。
離高考越來越近,大大小小的考試李瑞英卻越考越差。
很多題目明明都會,考試的時候就懵掉了。
那些知識點明明都背過,臨場發揮卻壹片空白。
李瑞英很著急。
從小到大,她壹直是所有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況且軍人父親,對李瑞英的未來給予了厚望。
他希望女兒靠著優異的成績進入軍校,將來報效國家的機會。
這個節骨眼上。
李瑞英卻迷茫了。
當軍人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卻並不是李瑞英真正想要喜歡的事。
相比於強身健體,保家衛國。
她更喜歡文字的魅力和書本的香氣。
文字對李瑞英而言。
像溫暖的床,在文字的懷抱中能讓她身心放松。
那種焦慮,也只有從書山字海中,才能找到心靈的慰藉,感到片刻的舒適和安寧。
尤其是朗誦過後胸腔的震鳴,那種舒適感,讓李瑞英著迷。
站在人生最重要的路口,是恪守初心?還是繼承父親衣缽?
李瑞英不知道。
距離考試還有壹周,李瑞英在準備報考的大學校園中閑逛。
偶遇了壹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手中捏了壹份報紙。
壹向含蓄的李瑞英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走上前去。
“妳好,我能耽誤您壹點兒時間,讀壹段報紙內容給您聽嗎?”
老人看著面前毛遂自薦的女孩,欣然同意。
壹段話讀罷,李瑞英問:
“您覺得我讀得怎麽樣?”
老先生點頭,給予了肯定:
“小妮子,妳這水平不錯啊,考北京廣播學院八九不離十。”
很多年之後,再回憶起這段趣事。
李瑞英總是感慨萬分。
我其實就缺壹個肯定的聲音。
在不知道對方是誰的情況下。
他敢說,我就敢信。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聽我讀報的人,是張頌老師。
張頌是誰?
播音界的泰鬥、元老級別人物。
大概就相當於郭德綱在相聲圈,趙本山在小品圈的地位。
比這倆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啥?
這倆人最多算傳承並發揚光大。
張頌之前,大學科目中壓根沒有播音這壹項。
是這位老先生以壹己之力,將播音獨立門戶,成為了獨立的大學學科。
要不是因為他,我國的播音學科壓根不會存在。
要菀兒說,緣分,真的是很神奇的壹個東西。
偶然間的相遇,敢說的人不是壹個普通老人,而是播音泰鬥。
敢信的人雖說初出茅廬,但確實老天爺賞飯吃,能力突出。
冥冥之中,李瑞英就吃上了播音這碗飯。
大學期間,李瑞英和青梅竹馬的男同學張宇燕暗生情愫,確定了戀愛的關系。
1993年,李瑞英結束4年大學生涯,收到了兩個單位的入職邀請。
壹邊是央視。
另壹邊是剛開始組建的江蘇地方臺。
人都想往高處走。
但凡是個正常人,都知道該怎麽選擇。
誰知央視對李瑞英來說,還真不是第壹選擇。
她覺得央視個個都是行業翹楚,想熬出頭太難,不如跟著地方臺從0開始。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在江蘇臺,李瑞英的職業生涯進展並不太順利。
因為人才缺口大,李瑞英就像壹塊磚,哪裏需要,她就要往哪裏搬。
幕前缺人了,她化妝當主持人。
幕後缺人了,她扛上攝像機當幕後。
外景缺人了,她背著包,扛著設備四處出差。
甚至連策劃和剪輯這種和播音關系不大的崗位,她都幹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各個崗位轉了個遍,李瑞英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工作,還是主持人。
1986年,央視再次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要知道,80年代想從地方臺跳入央視是很難的。
主持圈子隨便拎壹個出來,那都吊打地方臺。
這麽看來,李瑞英的實力確實有兩把刷子。
雖然過央視家門而不入,但硬是靠著實力讓央視來個二次邀請。
這待遇可不是誰都能有的。
事業芝麻開花節節高,愛情也迎來了大團圓結局。
調往央視的第二年,李瑞英結束了和張宇燕多年的戀愛長跑。
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舉辦了小型但溫馨的婚禮。
每個人成功的背後,都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
李瑞英風光的背後,是極度的自律和勤奮。
為了能在央視主持天團中脫穎而出,李瑞英買來壹本《新華字典》。
吃飯看,候場看,化妝看,就連晚上睡覺之前。
也要拿出來看上壹個小時,雷打不動。
嶄新的字典翻了1年,變得破破爛爛。
書上的各種字詞解釋,生僻字、繁體字發音,被李瑞英全背了下來。
除了口播之外,李瑞英方方面面從未松懈。
無論主持什麽節目,她都會提前審稿對稿,保證不會出現任何專業方面的失誤。
主持節目之余,李瑞英還保持著閱讀文學名著、名人傳記、新聞報道的習慣。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成為了李瑞英邁向成功的基石。
1987年,李瑞英第壹次以CCTV新聞播音員的身份出現在熒幕上。
1991年,李瑞英登上央視春晚,棲身央視臺柱子的行列。
在事業的巔峰時期,李瑞英再次面臨抉擇。
丈夫雖然不“催生”,但公婆年紀日漸增長。
婆婆還因為身患重疾,常年癱瘓在床。
抱孫子的願望,日漸強烈。
繼續事業,還是回歸家庭。
很現實的問題放在李瑞英面前。
家庭和事業,自古以來就是很難平衡的棘手問題,尤其是對女性來說。
思索再三,李瑞英開始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1992年,李瑞英懷孕。
懷孕的過程不可謂不艱難。
全家人為這個即將到來的小生命歡喜,但李瑞英並不希望這個孩子,成為自己事業上的絆腳石。
孕早期,頂著孕吐堅持錄制。
哪怕吐到虛脫,也堅持像正常人壹樣進行高強度的工作。
孕晚期,挺著大肚子終日泡在演播廳。
醒來之後,嚇出壹身的冷汗。
好在夢境與現實完全相反,鏡頭前的她即便浮腫,懷孕。
依舊盡職盡責,沒有壹星半點的失誤。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改版。
開始采用直播的方式進行播報。
這是《新聞聯播》播出這麽多年以來,進行的第壹次重大改革。
作為央視開播時間最長,收視率最高的新聞欄目。
第壹代《新聞聯播》的主播是李娟、趙忠祥、邢質斌等人。
他們為《新聞聯播》奠定了端莊、沈穩的主基調。
那麽改版之後,該由誰肩挑大梁?
深思熟慮過後,李瑞英、羅京被多票選出。
選中這倆人,全國人民都不意外。
畢竟放眼整個央視,能人翹楚不少。
但正兒八經做到0失誤的人,只有羅京和李瑞英。
直播,容不得半分失誤。
況且,兩人的容貌和播音強調,都偏向成熟大氣的方向,符合央視《新聞聯播》的主題和基調。
甭管從哪方面看,李瑞英和羅京都是最好的選擇。
他們也沒讓領導班子和觀眾失望。
臺上落落大方,被觀眾授予“國臉”和“國嗓”的最高榮譽。
可光環之外,冷暖自知。
工作和家庭,就是壹個魚與熊掌的問題。
是無法兼得的。
數年的 育兒 生活,大部分時間李瑞英都在勤奮的工作。
快節奏的生活,讓她忽視了孩子的快樂,也忘記了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5歲那年,李瑞英的兒子問李瑞英:
“媽媽,妳為什麽要孩子呢?”
李瑞英思索良久,回答道:
“為了家庭更加快樂。”
孩子皺著眉頭:
“可是媽媽,妳壹點也不快樂。”
“我讓妳陪我玩,妳不開心;我想吃妳做的飯,妳不開心,只有在工作的時候,妳才會快樂。”
這次對話,讓李瑞英啞口無言。
那天,李瑞英想起了 丹尼爾先生所說的: “無論妳多有成就,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
在這方面,她毫無疑問,拿了不及格的分數。
她也想去拯救,卻已經沒有了機會。
首先, 新聞主播,是在播音主持專業上有崇高追求的人夢寐以求的職業,沒有第二。
換句話說,無數青年預備軍在廣電系統裏呆足夠的時間, 兢兢業業在工作崗位上啥都不想默默耕耘20年。
都不壹定能上《新聞聯播》。
退出《新聞聯播》,李瑞英不甘心。
即便是甘心,也得在體制內找到合適的人,接替了李瑞英的工作。
她才能卸任。
思索再三,李瑞英只能先往家中請了壹個保姆。
壹方面減輕老人的負擔,另壹方面照顧孩子的起居。
平靜的背後,醞釀著風暴。
1998年,李瑞英38歲。
像往常壹樣做著直播前的準備工作。
距離開播前20分鐘,接到了保姆打來的電話。
“孩子墜樓有生命危險,快來。”
“我不敢動他...他現在臉上都是血...妳快回來。”
那個瞬間,李瑞英的世界都靜止了。
天旋地轉。
她的內心像破了壹個大洞,被寒冬臘月的寒風貫穿了。
四肢也僵硬起來。
李瑞英木木地從待機室站起來,跌跌撞撞向外沖去。
直至走到外面,被陽光籠罩後,才回籠了壹絲理智。
馬上就要開播了。
自己走了,臺裏要開天窗。
現在換人,已經來不及了。
怎麽辦?
隨後,李瑞英含淚撥通了保姆的電話,緩緩開口:
“聽我說,妳現在打120把孩子送醫院,我忙完手頭的工作馬上過去。”
28個字,仿佛耗盡了李瑞英的全部氣力。
2分鐘後,她整理好了心情,在開播之前坐在了攝像機前,順利完成了當天的工作。
隨後妝都沒來得及卸,沖去了醫院急診。
急診門外, 壹道沈重的鉛門與外界隔離開。
對於李瑞英來說,這扇門更像是 隔絕著人間和死亡的最後壹道關口。
不知坐了多久,急診大門尚未完全打開。
她踉踉蹌蹌擠到門前,滿臉驚慌死死抓住醫生的胳膊。
“妳們救救他,他還那麽小。”
像壹個在海裏快要溺斃的人,抓住最後壹根救命稻草。
在得到孩子轉危為安,可以送往病房的消息之後。
這個母親,像是突然被抽去了全部氣力,坐在地上默默流起淚來。
因為太過於心急,李瑞英在醫院期間並沒有有意遮擋形象。
她在兒子墜樓期間依舊堅守工作的消息,被無數網友曝光在了網絡上。
“冷血”、“無情”、“沒有人情味”等詞眼紛湧而至。
李瑞英的行為,被無數網友詬病。
但她的選擇,卻又讓無數人欽佩,淚目。
作為公眾人物,她犧牲了孩子,也沒有讓國臉之稱蒙羞。
這次事件過後,李瑞英才終於釋然。
責任這種東西,就像是壹層人生的枷鎖。
在享受其光鮮的同時又不得不忍受其帶來的磨難。
她虧欠了孩子太多,已經不想再錯過孩子的成長了。
從這天開始,除了實在找不到接班人的《新聞聯播》,李瑞英辭去了很多工作。
將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
小學升初中,填寫入學資料時,兒子在 家庭關系壹欄只填了父親壹個人的名字,而媽媽壹欄是空缺。
李瑞英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難過極了。
她以為兒子還在記恨著自己。
察覺到李瑞英的愧疚,兒子說:
“媽, 我知道妳是公眾人物,我只是不想借著妳的名聲而受到不必要的關照。 ”
面對這個答案,李瑞英既欣慰又心酸。
2014年,年僅53歲,工作28年零失誤的李瑞英正式離開《新聞聯播》崗位。
2016年,正式退休。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歷盡千帆,李瑞英更想抽出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家人。
李瑞英離開鏡頭之後,丈夫張宇燕也提前退休。
如今,張宇燕除了壹些必要的工作事物,算得上清閑。
李瑞英除了偶爾 會出席培訓活動,回母校講課育人之外。
衣著樸素,和普通家庭婦女壹般無二。
眉間沒有被瑣事紛擾的郁色,氣色很好,舉手投足之間流露的是歲月沈澱後的優雅與知性美。
2022年4月22日,作為四川省圖書館閱讀推廣大使。
李瑞英前往成都市實驗小學,陪伴孩子們參與“閱無限·向未來”的讀書活動。
雖然失去了“國臉”“國嗓”的光環,卻得到了壹個母親的快樂。
最後,菀兒來上壹段打油詩結尾。
當媽哪有不疼子,六親不認有緣由;
敬業愛家難兩全,壹概而論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