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除了中醫外,還有哪些傳統醫藥?
眾所周知,中醫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稱號,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醫已經形成非常完善的體系,具有深厚的理論與實踐。
那麽,除了中醫之外,在中華大地上,還有哪些醫藥傳承呢?
中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漢族外,像藏族、蒙古族、苗族、回族、滿族、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醫藥手段,而且有的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以下就壹壹為大家列舉之:
藏醫唐卡
藏醫:
藏醫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傳承。在藏醫文化中,今天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普蘭縣在古代被稱為象雄,就是藏醫發源地。敦巴辛饒是最早的藏醫。由於高原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藏醫也形成了壹些獨有的理論水平。藏醫理論認為,人體內存在著“隆”(氣)(樹圖中藍色)、“赤巴”(火)(樹圖中紅色)、“培根”(土和水)(樹圖中黃色)三大因素;飲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種物質基礎;大便、小便、汗液三種排泄物。中醫的望、聞、問、切,藏醫都有。但藏醫更註重尿診,藏醫采用的治療手段也有多種形式,除了服藥外,還有穴位放血、穿刺術治療腹水,冷暖敷針拔白內障、導尿、熏蒸治療、油脂療法等。這些方法至今仍有臨床應用價值。
藏醫治療
蒙醫:
蒙古高原遼闊的草原與森林環境,使得古代蒙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藥材知識和醫療水平。蒙醫以“赫依”、“希拉”、“巴達幹”三根的關系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所謂“赫依”,是指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希拉”有火熱之意。機體的體溫、各組織器官的熱能及精神的振奮等都是“希拉”在發揮作用。“巴達幹”是指體內的壹種粘液狀物質,具有寒性的特征。據統計,現有蒙藥2230種。蒙醫的主要診療手段有:放血療法、拔罐穿刺法、灸療術、酸馬奶療法以及正骨術。
具有悠久歷史的蒙醫
苗醫
苗醫源遠流長,發展至今,苗家醫藥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苗醫認為人體患病與不良的自然環境、氣候有很密切的關系。壹般來說,苗醫是根據各種疾病的某些***同屬性而將疾病進行歸類,分為經、證、翻、龜、小兒胎病、新生兒抽病、丹毒、疔、癀、花、瘡等類。苗醫在理論上有“兩病兩綱”之說,即將壹切疾病歸納為冷病、熱病兩大類,“兩綱”即“冷病熱治、熱病冷治”兩大治則。苗醫用藥多是植物藥、動物藥及少量礦物藥。除了醫藥之外,苗醫還采用其它許多治療的手段:如刮痧散氣、彈筋活血、刺活散淤、燈火止痛、油針挑濃、蒸酒祛風、火罐撥氣、放血療法、生姜叭法、氣角療法、滾蛋療法、佩戴療法等。
苗醫藥材
苗族民間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
壯醫
壯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樣擁有豐富的醫藥知識,比如他們早在很久以前就發明了針灸療法,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早的針灸治療之壹。而且壯族先民已經廣泛應用氣功導引、引舞療疾的防治方法。壯醫藥於先秦時期開始草創萌芽,經過漢魏六朝的發展,約略於唐宋之際,已大抵形成了草藥內服、外洗、熏蒸、敷貼、佩藥、骨刮、角療、灸法、挑針、金針等10多種內涵的壯醫多層次結構。
回醫
回回醫學是中國傳統醫學與阿拉伯-伊斯蘭醫學“東西合璧”的產物。阿拉伯壹伊斯蘭醫學曾居世界醫學的先進行列,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醫學也同中國傳統醫學進行融合產生了回醫。重要的回醫著作有《回回藥方》、《海藥本草》等。回醫常用的醫療方法即放血療法。
滿醫
滿醫,即由生活在東北地區的滿族人所創造,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滿醫主要治療疾病以風濕痹證、寒腿疼痛、痰喘咳嗽、癰瘡腫毒為多。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在醫藥衛生方面由於受到中醫藥學的深刻影響。滿醫的診療方法主要包括針灸法、刮疹法、溫泉浴法、藥酒療法、躲避法.、熱敷法、冰敷法、正骨療法等等;藥物主要包括單方、驗方、偏方、秘方等,以及丹、散、膏、丸之類的方劑或成藥。
滿醫
瑤醫
居住在我國南方地區的瑤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積累了利用草藥防病治病的豐富經驗,形成了獨具壹格的瑤族醫藥治療方法。瑤醫在診斷方法上采用望、聞、問、觸外,常用的還有甲診、掌診、舌診、耳診、鼻診、目診、面診及觀察患者大小便的質、色、氣味來辨別疾病。在治療方法上,除了采用針灸、針挑、骨灸、蛋灸、麻灸、艾灸、打火罐、按摩、刮痧等方法處,還應用瑤醫特有的磨藥療法、杉刺療法、火功療法、火油燈療法、火堆療法等治療壹些疑難雜病,瑤醫用藥形式多種多樣,如煎劑、內服膏劑、散劑、藥汁丸劑、酒劑、鮮藥搗汁內服、鮮藥含服、搽劑、外敷劑、滴耳(眼)劑、煙熏劑、熏洗劑、沐浴劑、食療劑、佩掛劑等應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