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有哪些?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說有哪些?

壹、冬至的來歷

冬至, 是周代出現的,到了唐朝開始成為節日,盛行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據記載,冬至這天,日影最長,古人認為,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壹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壹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這壹習俗壹直沿用到漢朝仍是如此。

西漢時期,冬至被稱為“冬節”。《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由此可見,西漢時期的冬至,官府不僅要舉行祝賀儀式,而且還要放假,官員不上班,商人停業,親朋互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二、冬至的風俗

1、祭祖。

2、吃燒臘與姜飯。

3、吃年糕。

4、吃冬至團(冬至丸)。

5、吃餃子,喝羊肉湯。

三、冬至的傳說

傳說該習俗來源於漢代的南陽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結束告老還鄉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就吩咐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放置鍋中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裏煮熟,做成壹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用後,百姓的凍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進九,人們便模仿做著吃,並把它稱之為“餃子”,也有稱“扁食”,又或叫“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因此形成“捏凍耳朵”這種習俗。

這壹風俗尤其是特在河南地區盛行,到冬至日,不論家庭富裕或貧窮,都要食用餃子,即民間俗語相傳:“十壹月,冬至到,家家戶戶吃餃子。”因為冬至日到來,意味著要進入更冷的階段,為了保護耳朵不被凍掉,就食用長相類似耳朵的餃子予以保佑。

所以,我們會發現,不論身處何方何地的北方人,在冬至這壹天都會吃壹碗熱騰騰的餃子,以保佑自己健健康康順順利利的度過這個冬天,迎來新的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