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藍的功效與作用
板藍根的“藍”首見於《爾雅·釋草》:“葴,馬藍。《本草圖經》、《唐本草》及《本草綱目》將藍實列為數種,時已有“菘藍”“馬藍”之稱。自1985起《中國藥典》壹直有收載板藍根,
早期菘藍和馬藍均作為板藍根入藥,直到1995年藥典將其分別載入,明確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幹燥根,其生長習性主要為耐寒、喜溫暖、怕水澇等,因此主產於我國北部,以河北產區的質量最佳。
板藍根(常用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壹種中藥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幹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采挖,炮制後可入藥。 在中國各地均產。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北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根;
菘藍: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長。莖直立。葉互生;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長圓狀橢圓形;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下部的葉較大,漸上漸小,先端鈍尖,基部箭形,半抱莖,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闊總狀花序:花小,花梗細長;花萼4,綠色;花瓣4,黃色。 長角果長圓形,扁平翅狀。花期5月。果期6月。
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後苦澀,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爛喉丹痧等疾病。
馬藍:多年生草本,灌木狀。莖直立,高達1米許,莖節顯明,有鈍棱。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葉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淺鋸齒。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萼5全裂,其中4裂線形,另1片較大;花冠漏鬥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闊。生於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