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麽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麽

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壹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

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當時也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

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竈的習俗。

1、源於易經

《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是重陽節的起源之壹。九為最大陽數,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故曰重陽。古人觀念,"雙九"有壽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九月初九便有了重陽求壽活動。

2、源於祭天活動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進行的祭天祭祖活動。至西漢時期,便完整形成在重陽日插茱萸、喝菊花酒和求壽的習俗。

3、源於祭火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壹是古代江南大部分地區祭祀大火的儀式,而祭祀的對象是家居的火神。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火的習俗已逐漸消失。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壹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壹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文化名錄。

重陽節的習俗

1、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香味濃郁,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可以入藥,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所以在重陽節這壹天,人們有佩戴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壽。

2、登高

重陽節登高“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人們愛在重陽登高;首先是源於古人的對山嶽的崇拜;其次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沈”的觀念;還有就是登高遠眺,給人壹種居高臨下的暢快感覺。

3、賞菊

菊花是中國的名花,是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之壹。因菊花具有高潔、質樸的品格,才有東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也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壹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