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的由來
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世界哮喘日的由來,希望大家喜歡!更多世界哮喘日的由來請關註節假日欄目!
哮喘病的介紹支氣管哮喘是壹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目前是全球發病率上升最快的疾病之壹,其造成的社會負擔超過艾滋病與肺結核的總和,世界範圍哮喘發病率平均每10年增加50%。目前,全世界有哮喘患者約3億人,中國有2500萬。著名歌星鄧麗君、飛車大王柯受良都是因哮喘急性發作,在短時間內去世的!
世界哮喘日的起源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哮喘會議的開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創議委員會與歐洲呼吸學會代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開展世界哮喘日活動,並將當天作為第壹個世界哮喘日。從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關的活動舉行,但此後的世界哮喘日改為每年5月的第壹個周二,而不是12月11日。
世界哮喘日的介紹哮喘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推出的壹個紀念活動,其目的是讓人們加強對哮喘病現狀的了解,增強患者及公眾對該疾病的防治和管理。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哮喘會議的開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創議委員會與歐洲呼吸學會代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開展世界哮喘日活動,並將當天作為第壹個世界哮喘日。從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關的活動舉行,但此後的世界哮喘日改為每年5月的第壹個周二,而不是12月11日。
世界哮喘日是由全球哮喘防治創議委員會(GINA)與健康護理小組及哮喘教育者壹起組織的,用來提高全球對哮喘的認識,改善哮喘護理的活動。每壹年GINA都會選擇壹個主題,並組織世界哮喘日材料和資源的準備及分發。世界哮喘日的活動由每個國家的健康護理專業人士、教育者以及那些想幫助減輕哮喘負擔的公眾發起。 1998年舉辦了第壹個世界哮喘日,同時在35個國家慶祝,並於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了第壹次世界哮喘大會。從那之後每個世界哮喘日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世界哮喘日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哮喘認識和教育活動之壹。
2008年世界哮喘日在5月6日,星期三。今年的活動將延續2007年哮喘日的主題,?妳可以控制妳的哮喘?。這個主題與最近出版的GINA指南文件中強調哮喘控制的精神相壹致,有助於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治療的目標是哮喘得到控制,也可以使大多數哮喘患者獲得正確的管理。12月11日是第七個?世界防治哮喘日?,隨著寒冬來臨,哮喘也進入高發季節。專家指出,哮喘患者多有過敏現象,因此適宜穿純棉織品。
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過敏現象或有過敏性鼻炎,壹旦接觸過敏物質就可能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流淚等癥狀。羊毛內衣、鴨絨背心、動物毛皮衣物及化學纖維衣料,容易引起過敏和蕁麻疹,並導致哮喘發作。因此,有過敏現象的哮喘患者應盡量選擇純棉織品的衣料。哮喘患者平時還應註意運動和耐寒鍛煉,並保持愉悅的心情。哮喘發作期間,應少吃豆類、馬鈴薯、地瓜等,因為這些食物難以消化,容易引起脹氣,導致腹脹壓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難。
世界哮喘日的意義讓人們加強對哮喘病現狀的了解,增強患者及公眾對該疾病的防治和管理。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壹,據估計,全球每20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哮喘,約計3億人。估計中國哮喘患者近2000萬。哮喘是近年來十分引人關註的全球公***健康問題,也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如不積極治療,兒童哮喘中約1/3-1/2的人可遷延至成人。現在很多國家哮喘發病率超過10%,我國哮喘近年來持續增長,發病情況也不容樂觀。
中國兒科哮喘協作組於1988-1990年抽樣調查中國0-14歲兒童哮喘的患病率為0.11-2.03%,平均0.91%。時隔10年後2000年再次進行同樣調查,初步摸清了我國城市兒童哮喘?二年患病率?(近兩年有哮喘發作的比例)為0.5-3.34%,全國平均為1.54%。全球多國參加的國際兒童哮喘和過敏性疾病研究(ISAAC)對13-14歲兒童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情況為:香港哮喘患病率為10.1%,內地平均為2.0%。特應性(過敏性疾病)發生率也是香港(41.2%)高於北京(23.9%)或廣州(30.8%)。雖遺傳背景相同,而環境因素可能是導致同壹種族中不同人群患病率不同的重要原因。
由於中國幅員廣大、地域遼闊、地勢高低、人口密度、生活環境等相差較大,所以全國不同地區城市兒童哮喘患病率不同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據對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的調查顯示,目前哮喘患者獲得正規治療的僅占1%。在壹年內,有33%病人看過急診,16%曾住院,25%(20%)仍有缺勤(缺課),42%從未做過肺功能監測,哮喘控制情況不能令人滿意。
目前各地成人及兒科的呼吸及哮喘專家、醫務人員壹起,正在為哮喘患者的康復努力艱苦地工作,病人只要通過及時正確的診斷,進行以吸入糖皮質激素為主的長期規範化治療和管理,哮喘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哮喘患者完全可以擁有壹個健康和豐富多彩的生活。
世界哮喘日的宗旨使人們意識到哮喘是壹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宣傳已經取得的科技進步,並促使公眾和有關當局參與實施有效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