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陰陵泉+陽陵泉有什麽作用

陰陵泉+陽陵泉有什麽作用

陰陵泉 yinningquan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幹,最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 腹脹,腹痛,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陽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人為“合”。

〖別名〗陰陵穴。

〖穴義〗脾經氣血在此會合。

〖名解〗

(1)陰陵泉。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沈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沈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

(2)脾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為脾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會合之處,故為脾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所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脾經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對外輸出的是地部水液,與脾經本身的濕熱氣血相比,本穴的外傳之液體現了水的陰寒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脾土微粒和地部經水以及由脾土蒸發的氣態物。

〖運行規律〗脾土微粒沈積穴周,經水由本穴滲入地之地部,氣態物則循脾經上行。

〖功能作用〗排滲脾濕。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陽陵泉 yanlingquan(GB34)  標準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取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腿深筋膜、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皮膚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腓總神經在窩上角由坐骨神經分離以後,沿著窩外側壁到腓骨小頭的後下方穿腓骨長肌,分為腓淺、深神經。腓淺神經的肌支支配腓骨長、短肌。  特異性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土;八會穴之筋會。  功用舒肝利膽,強健腰膝。  主治病癥

1.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及周圍軟組織疾病,下肢癱瘓,踝扭傷,肩周炎,落枕,腰扭傷,臀部肌肉註射後疼痛;

2.消化系統疾病:肝炎,膽結石,膽絞痛,膽道蛔蟲癥,習慣性便秘;

3.其它:高血壓病,肋間神經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陰陵泉,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