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定律
01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也叫倒黴蛋定律。
上世紀40年代有壹個美國空軍工程師叫墨菲,他認為他的壹個同事是個十足的倒黴蛋。
於是 墨菲 經常開他的玩笑:“如果壹件事有被搞砸的可能性,那讓他去做就壹定會被搞砸。”
後來就開始流傳演變成各種版本,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其背後的心理機制就是:人們總傾向在外界尋找和自我設想壹致的信息。
妳會發現,當妳越在乎壹個人時,妳的得失心就會變重。妳越愛他,就越難以自控,越容易導致表現減分。
根據“墨菲定律”可以得出4條結論:
壹、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妳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妳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麽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02
安泰效應
安泰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他力大無窮,無往不勝。
因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從大地母親那裏汲取無窮的力量。
他的對手發現了這個秘密,便誘使他離開地面,在空中殺死了他。
後來,人們把壹旦脫離相應條件就失去某種能力的現象稱為“安泰效應”。
安泰效應”啟示我們: 人不能失去力量的源泉,不能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環境。
喜歡壹個人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為了壹個人放棄了自己的所擅長的所喜歡的東西。
03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
它們反映了人際交往中主體信息出現的次序對印象形成所產生的影響。
是指的是在信息呈現順序中, 首先呈現的信息 比後來呈現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權重。
與人第壹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
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壹個好印象”,壹般就是指的第壹印象,這裏就存在著首因效應的作用。
因此,在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壹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這在社交活動中只是壹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硬件完備。
04
近因效應
所謂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 ,是指在多種刺激壹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 取決於後來 。
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
在關於某人的兩種信息連續被人感知時,人們總傾向於相信前壹種信息,並對其印象較深,即此時起作用的是首因效應。
而在關於某人的兩種信息斷續被人感知時,起作用的則是近因效應。
比如吵架分手了,這個時候不能立即上前糾纏,因為對方對妳印象仍然停留在最近。
立即上前只會加深對方對妳的壞印象。
05
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 是指當壹個人提心吊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
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壹個異性,那麽他會誤以為眼前出現的這個異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壹半,從而對其產生感情。
這是因為情緒受到了行為的影響,在吊橋上,由於危險的情境,人們會不自覺地心跳加快。
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根據這種理論,在情緒體驗的過程中,人們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現與以往有所不同。
比如覺得渾身發熱、心跳加速、手有點抖,接下來,會不由自主地到環境中尋找線索來解釋此時自己的生理表現。
05
沈沒成本效應
沈沒成本效應,這壹定義強調的是 金錢及物質成本 對後續決策行為的影響。
當壹個人在壹段感情中付出越多,最後分手時越舍不得放手。
因為在感情中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這些沈沒成本,都會促使對方產生不甘心結束的心理。
談戀愛的時候,對方覺得沒法在壹起,提出分手,妳心裏卻想,花了那麽多時間和錢,付出了那麽多感情,怎麽可以說斷就斷?
於是就開始各種死纏爛打。最終反而會讓對方下定決心和妳分手。
因此沈沒成本效應反映出的是壹種“避免浪費的願望”。
06
期待效應
也叫 羅森塔爾效應 ,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
說妳行,妳就行,不行也行;說妳不行,妳就不行,行也不行。也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 是說人心中怎麽想、怎麽相信就會有什麽成就 。
妳期望什麽,妳就會得到什麽,妳得到的不是妳想要的,而是妳期待的。
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壹定會順利進行。
相反的說,如果妳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
它作為壹種心理學啟示就是,妳的贊美、誇獎和願望會成為壹種心理暗示。
讓被期望者在無形的力量助推下,按照妳的期望去做。這是壹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就能讓另壹半成為妳所期望的樣子。
這六個效應是在戀愛關系裏最常見的心理效應,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人性。